k1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十年品牌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迎来成立20周年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建设80年K1体育 K1体育娱乐|k1体育
K1体育7X24小时服务热线:

020-88888888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迎来成立20周年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建设80年K1体育 K1体育娱乐

发布时间:2023-10-23点击数: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22日电(记者 许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学院成立20年纪念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建设80周年纪念大会22日在沪举行。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最具特色的学院之一,所辖学科办学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清末民初,相继创办铁路科、航海科,开创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之先河。1943年,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创建中国第一个造船工程系,结束了我国造船工程高等教育断断续续、风雨飘摇的历史,开启了规模化稳定培养造船工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历程,为我国船舶工业人才培养和海军装备技术发展奠定深厚基础。此后,学校相继开办工程力学系、复建土木工程系、创办国际航运系,各专业始终秉承“门槛高、基础厚、要求严”的办学传统,并不断壮大师资队伍、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建造试验设施,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2003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与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合并成立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23年,船建学院成立20周年,交大船海学科也经历了80年的发展历程。

  新时代的船建人,继续以信仰为舵、以理想为帆、以改革为桨,凝心聚力投身祖国建设,包容并蓄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共同创造新的的光荣与辉煌。

  回顾办学历史,船建师生始终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201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中国第一台7000米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总设计师徐芑南院士,中国第一个海防导弹固体发动机总设计师王礼恒院士,“港珠澳大桥”专业护航、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孙钧院士,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茅以升院士,中国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工程教育家张光斗院士等一大批科技精英、兴业英才和教育大家从这里步入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紧密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全力推进“大海洋”专项行动计划,船建人则是当仁不让的重要主力军。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件件国之重器、一次次创新突破,都凝聚着交大人、船建人的智慧和执着、热血与汗水。

  近年来,交大船建学院积极顺应国家需求和行业发展态势,以“与国同行”的价值导向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紧紧锚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办学定位;加快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学科发展的根本要求,紧紧锚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担当;坚持心怀“国之大者”,紧紧锚定培养行业急需拔尖人才的初心使命,奋力建设学科特色鲜明、学术氛围浓厚、高层次人才汇聚、育人成果突出、治理规范有序、合作开放包容的世界一流学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交大力量。

  从重庆九龙坡办学到西迁坚守,从长江内河到走向深蓝,八十载峥嵘岁月,一代又一代交大船海人筚路蓝缕、前赴后继,开创中国船海学科之先河,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在历次学科评估中位列第一或A+等级。交大船海学科始终秉承“与国同行”的办学传统,传承兴船报国的不熄火种,不忘海洋强国的时代使命。

  1945年2月和7月,从交通大学走出了造船工程系首届毕业生。随着抗战胜利复员上海,师生人数逐年增加,至1949年时,共培养本科生175名,为新中国船舶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始终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国防建设需要办学治学。上世纪50年代,同济大学、武汉交通学院、上海市工业专门学校、大连工学院造船系(科)先后并入交通大学,并于1955年开始培养研究生,在机遇与磨难的双重磨砺中充实自身、迅速发展。1961年划归国防科委领导后,学校成为以军用造船为主的国防工业院校,船舶制造系设置水面舰艇设计与制造、潜艇设计与制造、船舶结构力学、船舶流体力学、民船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大批毕业生进入国防工业部门,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艰苦创业、默默奉献,为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事业的建设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改革开放后,上海交大船海学科率先参与国际交流,不断拓宽学科方向。为顺应国际海洋开发的趋势和我国实际情况,学科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从船舶延伸拓展至海洋工程领域,1978年系名变更为船舶及海洋工程系,同时建立了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所,实行系所合一的体制,并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同年,成为国际船模试验池会议(ITTC)的成员单位,国际学术影响力显著提高。

  1981年,船舶设计制造、船舶结构力学、船舶流体力学三个专业成为全国造船类学科中首批被批准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船舶结构力学、船舶流体力学入选国家首批重点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一时期,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应运而生,1982年成立海洋工程跨系学科委员会,组织校内4个系7个专业近50名教师,与胜利油田科技人员共同奋战近10年,完成了“胜利二号极浅海步行座底式钻井平台”研制,成果荣获1992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

  1997年,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成立,下设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国际航运系、港口与海岸工程系。2002年,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同年,轮机工程和水声工程二级学科并入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形成了完整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成立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为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入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这一时期,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应运而生。

  面向时代新要求,交大船海学科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与国同行”的价值导向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培养志向远大、责任为先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入推进以价值引领为核心的“四位一体”育人理念。

  学科顺应行业发展态势和技术变革趋势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总师型和工程科学家型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形成以设计制造为主干、流体性能和结构安全为基础、智能控制和绿色动力为两翼的新课程体系。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在国内首批开展“卓越工程师”专项招生和培养,牵头论证和建设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标准和核心课程,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培基地,通过校企共建课程、互聘导师,共同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近年新增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奖、育才奖等各类市级荣誉30余项,本科生深造率保持在65%以上,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的比例超过八成,2017年研究生团队获第十五届“挑战杯”特等奖,助力交大第五次捧杯,2018年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优秀学生创新成果在各类国家级创新创业比赛中屡获殊荣。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交大船海学科紧跟海洋强国重大战略,作为学校“大海洋”行动计划的中坚力量,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应用和开发研究,加强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坚持“四个面向”,开展有组织科研,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持续涌现,加强试验能力建设,服务科研需求。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80岁的交大船海学科依然风华正茂、精勤进取,正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阔步迈进。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挑战,交大船海学科将在海洋科技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领域持续培养立志报国,勇于担当的卓越人才,瞄准引领绿色、智能、深海、极地等前沿科学技术的重大方向开展有组织科研,为高端船舶与海洋装备创新研发提供更好支撑,持续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领域深耕精进,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完)K1体育 K1体育娱乐K1体育 K1体育娱乐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20-88888888

微信咨询
k1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十年品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