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所属证监会行业分类为“M74专业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聚焦“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工程设计”和“工程咨询”三大板块,处于城乡建设运营产业链的前端,具有高知识密集、高价值创造等特征。公司所处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为住建部及地方各级住建管理部门和自然资源部及地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时接受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和中国土地学会的自律性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从事城乡规划、工程设计及工程咨询业务的企业均需要取得相应的资质。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以及住建管理部门有关规定,企业须取得建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工程设计活动。工程设计资质分为四个序列:工程设计综合资质、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工程设计专业资质和工程设计专项资质。城乡规划、工程设计和工程咨询作为城乡建设的先导,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城乡建设品质、推动新时代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规划设计行业与经济周期的变化紧密相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城镇化进程以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政府年度预算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工程设计和工程咨询行业更是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景气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房地产行业发展周期相关,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会推动本行业的发展;反之,本行业的发展速度将会减缓。本行业属于专业技术服务业,考虑到服务的及时性、便利性、技术性以及成本等因素,规划设计市场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割性特征。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具有较大差异,本地规划设计企业更熟悉当地的发展现实和区域特色,更能准确地把握当地城乡规划、工程设计及工程咨询的客户需求,具备一定的市场资源储备及响应式服务优势。另一方面,随着大型规划设计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异地分支机构的设立,远程服务能力和业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展,本行业的区域性特征正逐渐弱化。本行业是一个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性行业,必须面向复杂的空间关系、大范围的协同实施及不断创新的技术应用。区域协同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复杂城区的详细规划和工程决策,高度城镇化地区的城市更新,涉及更大范围的协同实施、更多利益主体参与、更加复杂的空间关系及不断创新的技术应用。因此,规划设计行业具有技术复杂性强、专业综合度高的特征。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布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統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以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十四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断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格局,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以及保障民生等重点工作,明确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将推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提质、提速和增量的阶段。长期来看,我国仍有十年左右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量期,传统基础设施提质、新型基础设施提速、安全基础设施增量将成为未来工程设计企业的发展方向,城乡规划建设领域重点将从新建城镇逐步转向城市更新(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等)、县城建设和乡村振兴、智慧化城乡建设以及新能源、水安全、水环境等领域。这些国家战略部署使得城乡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咨询等行业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继2021年9月5日、6日中央、国务院公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之后,2022年9月27日,广东省深入推进《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现场会在深圳召开。“扩区”后的深圳前海,迎来了大湾区、先行示范区、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合作区“五区”叠加的政策利好,空间更广、资源更足、动能更强。2022年,前海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深惠城际、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桂庙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妈湾跨海通道、深中通道等基础设施“硬联通”取得重大进展。这意味着国家战略部署使得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空间和潜在价值进一步扩大,对大湾区规划设计和工程设计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或修订的一系列发展规划、部门规章和行业政策,在指引行业发展方向的同时,也提供了较好的市场机遇。报告期内,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这些政策文件规定了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提出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分类推动城市群发展,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小城市发展活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序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健全城市群和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区域协同发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完整居住社区建设、乡村建设行动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规划设计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报告期内,住建部在总结各地CIM基础平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进行了修订,推动城市物理空间数字化和各领域数据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打造智慧城市的三维数字底座。2022年初,住建部发布了“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要求加快推进BIM技术在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应用。深圳市颁布《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实施意见(试行)》,提出全市所有重要建筑、市政基础设施、水务工程项目建立BIM模型并导入空间平台,对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打造国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及CIM技术相关法规政策,有利于提升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继2020年中央提出“双碳”重大战略并出台系列支撑政策后,2022年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印发了《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部署了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和打造绿色低碳县城和乡村方面的十二项重点任务,包括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开展绿色低碳社区建设、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建设绿色低碳住宅、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优化城市建设用能结构、推进绿色低碳建造、提升县城绿色低碳水平、营造自然紧凑乡村格局、推进绿色低碳农房建设、推进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低碳化和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同时明确要求完善金融财政支持政策。随着“双碳”相关政策体系的落地、各细分行业政策的颁布,集中体现了管理效能提升、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思想,有利于行业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宽业务范围、创新商业模式、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产业结合形成数字化生产力和数字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数据要素正在成为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之外最先进、最活跃的新生产要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基础设施、城乡建设品质和运营管理效率,也是规划设计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关于数字经济建设的八大重点任务、十一个专项工程,其中一大任务是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主要内容是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智能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2022年8月,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围绕安全便捷智能社会建设打造重大场景,以更智能的城市、更贴心的社会为导向,在城市管理、交通治理等领域持续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机会,开展智能社会场景应用示范。人工智能的新理论和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应用场景日新月异,为整个规划设计行业带来深刻变革。云计算、元宇宙、AIGC等新兴技术逐步渗透城乡建设运营产业链,改变规划设计的生产方式、应用场景、管理模式以及交付方式,更快的推动规划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当前,行业内多数企业处于数字化初始期和反应期,随着数字技术与规划设计行业广泛融合和深度渗透,数字化将成为规划设计企业驱动发展的新要素和新引擎。在城乡建设运营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全行业、全产业链的效率提升来满足不断发展的需求,作为产业链的前端,引领行业数字化革命是规划设计企业的历史使命。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可以提升客户对规划设计项目(方案)的体验和感知。通过虚实的数字孪生,实现从规划设计、实施到运营的全过程、全要素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为方案比选、质量与成本控制、建设与运营管理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数字化与行业深度融合,激活海量数据603138),通过分析应用于更多的项目,从而使经验数据产生价值,成为规划设计咨询企业的重要资产。新城市作为国内第一家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在科研水平、技术能力、企业资质、品牌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居国内前列,在行业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公司具有城乡规划甲级、建筑设计甲级、市政道路工程甲级、风景园林工程甲级、工程咨询资信甲级、给排水工程乙级、桥梁工程乙级、土地利用规划乙级、林业调查规划丙级等较为齐全的专业资质,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类业务为龙头、以工程设计类业务为延伸、以工程咨询类业务为辅助,面向土地全生命周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是国内少数能够同时提供城乡规划、工程设计及工程咨询等专业技术服务的综合型规划设计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截至报告期末,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共12家,其中2022年新成立中山分公司。目前已形成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分支机构向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辐射的跨地区的、一体化经营格局。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项目经验,创新创造了众多特色优势技术,荣获了多项国家及行业权威奖项。在城乡规划领域,承担了众多发展战略、国土空间、城市更新、土地整备、海绵城市等领域的重大规划和研究,是粤港澳大湾区不可替代的重要技术智库。在工程设计领域,承揽了深圳市轨道交通15号线前期工程设计II标段、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交椅湾西站工点设计等项目,具备承担大、中型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技术实力。在工程咨询领域,承接了学校、工人文化宫、制造业园区等多种类型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是深圳市全过程工程咨询第一批试点企业之一。近年来,公司近依托广东省智慧城市空间规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层次人才引育,打造“创意+科技+服务”为一体的国土空间和建设领域全程解决平台,在市场拓展、业务布局、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均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公司致力打造“国土空间和建设领域全程解决平台”,面向土地全生命周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各级政府部门、知名企业和城乡社区提供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咨询等专业技术服务。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类业务、工程设计类业务和工程咨询类业务,其中,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类业务包括城乡规划、景观规划、市政规划、交通规划、规划咨询等;工程设计类业务包括建筑工程设计、景观工程设计、市政工程设计、交通轨道设计等;工程咨询包括项目咨询、评估咨询及全过程工程咨询。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做出的安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在城乡发展中起着从战略引领到总体控制再到建设统筹的多层次指导作用。国土空间规划是公司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规划对象和专业领域的不同,划分为城乡规划、景观规划、市政规划、交通规划、规划咨询,已形成了发展战略、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整备、城市更新、TOD、交通市政、景观规划、项目策划等拳头产品。工程设计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活动,是规划方案与具体工程施工建设的中间环节。工程设计类业务是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程设计对象的不同,区分为建筑工程设计、市政工程设计、轨道交通设计及景观工程设计,分别是前期不同规划类型项目的延伸。公司结合自身在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类业务中积累的独特优势,在工程设计类业务中发挥专业优势,着眼于全局及整体,着力使工程设计与规划方案相协调匹配,能够较为显著地提升项目的整体融合度。工程咨询是指遵循独立、科学、公正的原则,运用工程技术、科学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法规等多学科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为各级政府部门及各类开发建设主体的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和管理提供咨询活动的技术服务。工程咨询类业务是公司业务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从事工程咨询业务类型中的项目咨询、评估咨询及全过程工程咨询。其中,全过程工程咨询是公司未来要重点拓展的业务方向之一,主要围绕国家和地方政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以轨道、市政、水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对重点,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公司根据日常业务需要,将采购内容分为日常采购和外协采购。日常采购是对纸张、办公用品、电子计算机及各种辅助设备、通讯系统、测量仪器、文件图形输出设备、图形检测设备、常用办公系统软件、专业规划设计软件,以及效果图制作、打图、晒图、模型制作等商品、服务进行采购。外协采购是公司为提高项目整体执行效率,确保项目时间进度和工作质量,根据业务需要将部分较为基础性、辅助性的数据调研、素材收集、测绘测量、前期研究等非关键性程序、辅助性设计工作交由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完成。招投标模式是本行业比较普遍的业务承接模式,具体招投标方式主要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一方面,公司依靠长期合作的老客户、自身品牌知名度及技术特长的影响力来被动获取相关邀请项目信息。另一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相关规定,政府及国有资金投资的项目通常会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合作的规划设计企业。公司长期主动对公开招投标信息网站进行跟踪、搜寻、采集,对有意向承接的项目招投标信息进行整理。获取项目信息后由专业人员对项目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并上报,由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对其进行评议和审查。属于招投标类项目的,将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项目应标工作。在中标后,再与招标方进行正式合同条款的谈判。合约签订后,规划设计工作正式开始进行。对不属于前述法律规定必须进行招投标,且客户不要求招投标的部分项目,公司在取得客户提供的项目信息,完成项目前期调查研究,并通过公司的项目评审后,直接接受客户的委托,与客户谈判并签订业务合同。其中,对于意义重大、创新突出或技术复杂的项目,项目负责人会组织召开由公司一定级别以上人员主持的专题策划讨论会,根据讨论结果形成项目策划书。项目策划书获得客户认可后,公司直接与客户签订合同,提供技术服务并分阶段收取技术服务费用。公司承接项目后,根据客户的需求及合同约定,提供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工程设计或工程咨询等各类技术服务。在生产(服务)过程中,公司综合考虑项目来源、难易程度等因素,将业务项目划分为“总管项目”和“部管项目”,并严格遵循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确定项目承担部门、项目组成员和主管总师。项目承担部门和人员通过现场调查、客户访谈等方式,了解客户具体需求,确定技术方案,并根据合同约定分阶段开展技术工作。公司根据质量控制的相关规定,通过科学的任务分工、方案前期阶段的开题评审、各阶段成果的内部技术评审、最终成果的归档管理等措施对项目进行质量管控,保证规划和设计服务质量。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城镇化快速扩张阶段后,城镇化发展已由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提高转变,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完整居住社区建设、乡村建设行动等任务为规划设计行业带来广阔的、稳定的市场空间。国土空间规划将规划对象扩大到全域范围,涵盖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智能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针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和文体服务等民生需求,分类提出发展重点和政策举措。《关于做好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鼓励推广地铁上盖物业、交通枢纽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等模式。乡村振兴战略进入深入实施阶段,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即是核心内容,也是关键抓手。面对国家宏观政策带来的市场机遇,公司积极应对市场新变化,抓住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行动、轨道交通建设、乡村振兴等业务契机,不断巩固原有市场,努力拓展新业务市场。准确把握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东莞市轨道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发展契机,努力拓展轨道交通业务市场。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业务范围涵盖全过程的乡村规划建设运营,并向纵深发展不断挖掘市场机会。同时,进一步强化拳头产品的生产效率,提升拳头产品的技术质量,从而使得公司的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和方向。“十四五”以来,国家陆续发布了《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全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综合工作的意见》等“1+N”政策体系。随着“双碳”相关政策体系的落地、各细分行业政策的颁布,集中体现了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打造绿色低碳县城和乡村的总体要求,以及引导行业向绿色化、低碳化领域拓展的核心思想。具体包括: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开展绿色低碳社区建设、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建设绿色低碳住宅、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优化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提升县城绿色低碳水平、营造自然紧凑乡村格局、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公司积极把握新政策、新机遇,遵照城乡建设领域推进“双碳”工作和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方向,开展研究创新,支撑新业务发展。为更好地突出城乡规划、工程设计和工程咨询的组合业务优势,公司集中力量和资源服务于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业务需求大、具有典型特征的重点市场区域。在“双碳”背景下,研发以城市绿色发展为目标的全过程业务和组合业务模式,即为不同类型特征的城市和地区提供应对“双碳”挑战的全流程、定制化组合的解决方案,做好“陪伴式”、创新性服务,更好发挥公司综合能力强的优势。数字资产将成为未来重要的核心资产和生产资料,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市场各主体必须执行的战略方向。一方面,随着数字技术与规划设计行业广泛融合和深度渗透,数字化将成为规划设计企业驱动发展的新要素和新引擎。另一方面,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新要求,以及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对生产、生活状态的影响,使得城乡规划建设相关活动的数量和业务类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规划设计行业新的业务增长点不断出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2022年8月,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围绕安全便捷智能社会建设打造重大场景,在城市管理、交通治理等领域持续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机会,开展智能社会场景应用示范。公司顺应国家的新要求和技术的新趋势,在推进管理数字化提升运营效率和业务数字化提升技术能力的基础上,结合核心业务瞄准智慧建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等方向拓展业务。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是工程设计领域未来新的发展趋势。公司立足自身技术管理优势,优化整个项目的技术和资源统筹,串接“新基建”项目的全过程工程咨询。公司在数字化上的积极探索和有序实施,成为驱动技术发展的新要素和数字业务发展的新引擎。通过不断改进的科技水平来提升技术和服务能力,以实现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的增长。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土空间和建设领域全程解决平台”,以城乡规划业务为核心,不断扩大设计业务板块,即具备全方位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的服务能力,同时拥有为客户提供建设领域全程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公司拥有城市规划甲级资质,具备从事城市发展研究、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更新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及各层次城市设计的专业能力。公司还拥有建筑工程甲级、市政道路甲级、风景园林甲级、工程咨询资信甲级、桥梁乙级、给排水乙级、土地利用规划乙级及林业调查规划丙级资质,可提供建筑设计、市政设计、综合交通规划、低碳城市建设规划、风景园林设计、土地整备与全过程工程咨询等综合性设计服务。公司率先响应国家倡导,全面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提供从建设项目策划决策、建设实施直至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各业务板块的高度协同,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解决方案,对外综合竞争能力强。公司建设有广东省智慧城市空间规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科研平台,针对城乡规划建设领域重大技术问题,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开展区域协同发展与治理、生态修复技术开发、绿色低碳产业策略、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可持续乡村建设等方向的课题研究。同时,对项目经验和技术成果进行总结、集成,编写学术著作,促进公司技术的创新、提升,打造特色拳头产品。公司募投项目“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也是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拓展公司业务新领域推动设计业务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正按照计划进行建设。凭借对技术的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以及对规划设计行业发展前沿的实时洞察,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公司技术能力、业务组织力、营销能力和工作效率,还获得了政府、企业、机构等社会各界的认可,被延续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多年入榜“深圳文化企业100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公司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础,公司十分注重人才的选用育留,将人才作为企业最核心的资产。公司在城乡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咨询等各领域均拥有大量专业人才,已构建以城乡规划为基础的“大城建(交通、城规、市政、景观)”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团队,具备行业竞争力的顶层设计和落地能力。公司定期展开人才盘点,描绘人才画像,引入适合的人才。同时,不断完善绩效管理,采取有效的激励办法,丰富薪酬体系,吸引与留住核心人员,稳定设计团队。2022年,公司以奋斗者为本、以企业发展增长为目标,实施了上市后首次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共计115人,覆盖公司管理层、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综合类管理人才等核心人员。公司在核心员工中长期激励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引进和聚集一批综合类人才、高层次人才等重点培养对象,建设完善高层次人才梯队,进一步增强团队专业技术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公司坚持“卓越的创意、优异的成果、务实的服务”的市场理念,通过全方位的调研和对客户需求的了解,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同时专注于服务质量的改善。公司为客户在技术支持、咨询培训、应急项目等方面提供服务,得到客户的肯定与赞赏,在业界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得益于公司的专业优势和优质服务,公司当选“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单位”,斩获“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等荣誉称号。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广泛设立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在地化服务,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截止报告期末,分支机构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2家。未来公司将继续依靠成熟的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的制度,不断加强总部—区域的业务协同,以分公司为支点,发挥业务承接、区域业务协调、品牌建设、资源整合、客户维护、吸引智力人才、强化科研能力等功能,不断提高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和效率。公司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正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先行示范区,优渥的营商环境是企业蓬勃发展的城市底色。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设计企业众多,企业相互间交流频繁,创新氛围浓厚,有助于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案例,推动企业的持续创新,提高企业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创新能力。同时,公司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较强的综合实力,既与来自全球的顶级设计团队、国内同行在工作中彼此合作交流,也在市场上同台竞技,从合作中充分学习,在竞争中成就自我。另一方面,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城镇化建设都处于领先水平。公司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不仅开拓了深圳、东莞、中山、惠州、汕尾等地各级政府和功能区管理机构的客户资源,还与中国铁建601186)、深铁置业、万科、华润、天健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是国家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新型城镇化、城市建设更新、智慧城市等概念及行动的持续推进,给规划设计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2022年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国际地缘冲突、反复居家办公模式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宏观经济环境,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时期,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步稳蹄疾,仍然在奋发探索中创新与发展,无论是创新创优的设计项目,还是焕新转型的新时代项目,都在拥抱变化、自我驱动、韧性成长,公司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516.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00.0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5.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795.39万元,同比减少27.16%。2022年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并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剔除可转债利息支出及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年初至报告期末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75.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070.5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60%。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类业务是公司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2022年度,公司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393.7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5%报告期内,公司承接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整备、城市更新、TOD、交通市政、景观规划和创新型规划咨询项目。其中,《深圳市机械式公交立体停车技术模式研究及实施方案》项目全球首创性地探索了在既有公交场站内建设机械600984)式公交立体停车库的实施路径,成功指导了深圳市首批车库的建设工作,项目获得深圳市第19届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第二届深圳市交通工程技术创新一等奖;《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龙岗区高质量发展工作》《立新湖片区发展战略研究》《海丰县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总体发展规划及开发统筹》《都江堰聚源-石羊农旅融合发展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等项目,深入研究重点片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超前规划重大平台和标志性项目,并进一步推动了后续项目的开展,对于业务领域拓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公司承接《前海合作区十九开发单元越海地块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水资源论证专项研究》《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整体规划研究》《深圳市平湖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投融资方案研究》《深圳市龙华区建筑工务署龙华区轨道重点线路方案论证及投融资和开发实施策略研究》《坪地四方埔社区土地整备利益统筹规划研究》等重点项目,深入研究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要素和实施路径,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更上新台阶。近年来,工程设计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速有所放缓,尽管整体市场疲软,但是公司通过内部多专业协调,发挥规划咨询业务带动作用,强化专业服务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工程设计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829.25万元,同比增长47.15%。公司承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前期工程第Ⅱ标段设计,为深圳地铁14号线日正式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交椅湾西站工点设计》项目,为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交椅湾西站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及其设计相关工作提供全过程服务。该项目实现了两个“首次”:一是公司首次参与轨道交通主体工程设计;二是公司首次承接地铁车站工程设计项目。2022年12月,公司中标《深圳市轨道交通15号线前期工程设计II标段》项目,包括交通疏解、绿化迁移、给排水管线迁改、照明管线迁改、交通监控迁改、管线综合设计等工作内容(含BIM设计)。这些项目的尝试和突破,对于进一步扩大公司业务领域、拓展城轨市场份额、提升综合技术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公司承揽《中海科技惠州工业园二期厂房工程(设计)项目》《博罗县“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一期)项目》《广东省开平市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白盆珠镇白盆珠片区特色农产品(火龙果、杨梅、水果玉米、山瑶柑、生态蔬菜)生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均为涵盖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其设计相关工作的全过程服务,对于公司结合自身在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类业务中积累的独特优势,在工程设计类业务中发挥专业优势,提升项目的整体融合度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工程咨询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快速发展,形成了投资咨询、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等咨询服务业态。2022年,公司进一步梳理、重构和拓展了公司的服务范围,大力开拓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工程咨询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09.03万元,同比增长40.65%。作为深圳市全过程工程咨询第一批试点企业之一,公司已承接学校、工人文化宫、制造业园区等多种类型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市场主要位于深圳市、东莞市,客户主要为缺乏工程建设经验的制造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齐全的相关政府部门或组织。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水平逐步提高,为更好地实现投资建设意图,投资者或建设单位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工程建设、项目运营过程中,对综合性、跨阶段、一体化的咨询服务需求日益增强。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在2019年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工程建设行业主流服务模式。公司与客户或行业伙伴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助于市场拓展,还使得公司能够较为从容地面对可能存在的市场波动。2022年初,公司与深圳市腾云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在大数据、新基建板块的合作;2022年9月,公司与龙川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签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1月,公司与龙川县人民政府签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推龙川县幸福新城、高铁新城的开发建设,加快城市扩容提质步伐,为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龙川注入新动能。公司将继续以战略合作为新起点,发挥行业品牌优势和专业影响力,全方位积极参与规划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公司综合实力。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持续对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进行大力的投入。2022年研发费用1,732.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13%。报告期内,公司在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博后基地”)现有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的基础上,逐步丰富和完善博后基地的管理运行机制与研发投入,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课题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在技术创新方面,博后基地聚焦“精准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与治理、‘双碳’背景下低碳城市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深圳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深圳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策略、‘三区’融合”等前瞻性课题,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深圳市软科学研究项目、武汉市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年度改革创新工作调研课题等课题申报和研发工作。在成果转化方面,博后基地基于公司在“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发展、连片“工改工”策划、城市更新、村庄规划、生态修复”等方面的规划实践,形成了多篇学术论文成果;此外,博后基地还组织参与了深圳建筑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度团体标准立项申请工作,并成功立项编制《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物业规划导则》。在创新课题研究方面,博后基地开展了《深圳都市圈背景下的东进战略实施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龙岗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深圳东部万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承载区战略发展规划研究》《土地作价出资促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可行性研究》等战略性和实用性规划课题研究,为重点地区发展谋地位、找方向、定行动,谋划布局重大平台和标志性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已被纳入深圳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党代会报告。在学术论坛组织方面,2022年12月,公司承办了由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会主办的“生态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的专题论坛——“新时代绿色发展与EOD模式”,这是2022年广州市“国际学术会议之都”建设项目——生态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次论坛通过交流总结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在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治理、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领域的实践经验、先进理念、创新方法和金融政策,为生态保护修复领域发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构建“专业化、平台化”组织的目标,进行组织优化调整。一是打造高定位高水平前瞻性的科研组织,构建“预研-转化-应用-产品”的闭环路径;二是构建优势整合的专业化生产组织,围绕专业化、业务化、工程化能力建设整合或增设专业部门,支撑新型业务发展。轨道交通设计院致力于成为提供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设计服务的设计团队,以“立足深圳”“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及“走向全国”的三步走发展规划思路,业务场景涵盖地铁、城际及高铁领域,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再增新活力。在市场经营方面,报告期内公司轨道交通设计院承担了深圳、东莞多个轨道线路研究及工程设计项目,以创新的设计理念、完善的设计方案获得了客户及总体单位的认可和好评。建筑景观院和交通市政院结合核心业务瞄准智慧建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等新业务方向,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在市场经营方面,报告期内承接的《龙岗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项目,将海绵城市作为引领龙岗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变的新起点,探索出一条符合适应超大城市管理特点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路径。通过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大芬油画村等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的建立,输出可以在全国推广应用的海绵城市技术方案。团队建设方面,公司树立了“技术领先、人才一流、质量可控、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持续秉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奋斗者为本”的用人理念。2022年3月,公司推出了首期股权激励计划——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公司的人力资本进入了股权结构和价值分配体系,未来,公司将进一步通过更多元化的激励手段,让更多的核心人才参与到公司的长效激励机制中,将股东、公司和核心团队三方利益结合在一起,为公司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注入源动力。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林业调查规划丙级”资质,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城市规划甲级、建筑工程甲级、市政道路甲级、风景园林甲级、工程咨询资信甲级、桥梁乙级、给排水乙级、土地利用规划乙级及林业调查规划丙级资质,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业务板块更加齐全,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对外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通过原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在有效期满后进行的重新认定,并于2022年1月收到了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GR5),发证日期为2021年12月23日,有效期为三年。再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公司将继续享受国家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有利于公司持续自主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公司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公司董事长张春杰先生、副总经理肖靖宇先生、总工程师万众先生及第二届独立董事王雪女士当选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非公务委员,这将进一步加强公司与各领域专家、专业人士的交流合作,为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的高效运行、深圳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发展建言献策。公司总经理宋波先生被评为年度深圳市交通建设行业优秀企业家,总工程师万众先生被评为年度深圳市交通建设行业优秀总工程师,路桥一所所长向炜先生被评为年度深圳市交通建设行业优秀项目经理,交通规划所伍宜秀先生多次参加防控一线志愿者,获龙城街道工作站表彰。此外,公司设计人才在国内外多个期刊、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为城市规划行业的发展及进步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其中,发表于《城市发展研究》的《数字创意产业集群的空间组织与发展路径研究—以深圳(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为例》,文中阐述的项目是我司在空间规划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上的一次重要的创新性探索,我司提供了全过程陪伴式服务。深圳(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于2023年成为全国第二批成功创建并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荣誉园区,也是深圳首个通过创建验收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公司《宝安区沙井街道金蚝小镇连片旧屋村和历史风貌区城市更新片区规划研究》《生态文明视角下龙岗区废弃石场土地综合利用规划研究》两项目荣获深圳市第十九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高新西区、郫都区)产城融合策略研究》《深圳市光明森林公园规划修编(2020-2030)》等8项项目荣获深圳市第十九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新湖科创中心概念规划坪山区学童通学路径研究及试点方案》《宝安花城建设规划指引》等4项项目荣获深圳市第十九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三等奖,《海安市滨海新区富港村村庄规划92021-2035》在年度南通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在国际和港澳台竞赛方面,《绍兴鉴湖概念规划与方案设计国际竞赛》项目获创意提案奖,《平湖枢纽及周边地区发展战略与城市设计》《龙岗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统筹》获大湾区城市设计入围项目提名奖。本章所提及的经营计划、经营目标并不代表公司对2023年度的盈利预测,投资者不应排除公司根据经济形势、市场环境变化和经营实际状况对发展目标进行修正、调整和完善的可能性,请投资者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公司在消化吸收过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行业的产业政策等宏观环境,保持公司的既定发展战略不变,继续在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轨道交通设计院、深圳西部建设002302)中心,三个大方向的经营管理提升主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3年度,博后基地将致力于营造高效的创新体系与蓬勃的创新生态,以重大课题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端人才培养为牵引,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主线,推动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转化,促进自主创新、高质量创新。在技术研发方面,博后基地将以协同攻克城乡规划建设领域重大技术问题为导向,以区域协同发展与治理、生态修复技术开发、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可持续乡村建设为焦点,以基础理论研究与重大规划项目互为经纬,以多学科交叉为特色,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和实用性课题研究,为中国城市、乡村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人才引进方面,下一步将引入院士、国家级大师及大学知名教授,成立学术委员会,筹建院士工作站,发挥院士专家的技术引领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交流合作机制,搭建人才交流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帮助公司培育创新人才,增强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深圳市轨道交通线)》,未来几年内,深圳市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机遇,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向更高质量发展,轨道交通建设体量巨大。近期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公布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2023-2028年)》中的9条地铁线路报建获批,标志着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工程正式启动。公司紧随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趋势,并结合自身战略预判,于2021年9月进一步调整了公司的组织架构,设立了轨道交通设计院,并下设前期事业部、主体事业部两个事业部及线网规划所、道路设计所、综合管线所、综合所、建筑结构所和机电设备所六个所,业务能力已涵盖全产业链。历经一年多的筹备发展,现在轨道交通设计院已打造成为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设计服务的设计团队,今年轨道交通设计院将抓住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契机,切实把握本次政策红利。并以“立足深圳”“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及“走向全国”的三步走发展规划思路,将业务场景涵盖地铁、城际及高铁领域,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再增新活力。深圳西部设计中心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前沿地段南山粤海街道,区位优势明显,是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层次人才聚集地,科技资源丰厚,有效保证公司建设发展所需的综合资源,使西部设计中心的设计辐射能力、政策把控能力、持续服务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为公司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2年底,公司调整“设计平台建设项目”内部投资结构,将该募投项目的投入向大湾区倾斜,以便更好地聚焦和拓展大湾区业务。公司在南山区购买办公场所,将吸引更多的人才,有助于业务团队的稳定发展。未来,深圳西部设计中心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赋予的市场优势和政策优惠,继续重点服务深圳西部各片区及大湾区西岸客户,推动公司业务拓展,为大湾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公司所属规划设计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将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进而传导至规划设计行业,影响规划、设计等行业企业的业务发展。目前,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速、各类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增速均有所减缓,如上述趋势持续,将会给公司的业务规模及盈利水平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于规划设计行业资质管理的不断强化,客户对于规划、设计等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市场资源向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不断集中,形成了优势企业之间竞争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作为规划设计行业的优势企业,公司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竞争优势、维护客户资源、拓展市场领域,在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公司将面临市场占有率及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针对房地产行业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从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促进供应土地的及时开发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控。目前,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已经趋于稳定,但若未来调整政策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长期经营部署,减少土地投资,推迟项目开发,延长付款周期,对公司现有业务的推进、未来市场的开拓以及资金的及时回收造成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政策和市场的前瞻性研究,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优化和调整业务布局,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规划设计行业系技术与智力密集型行业,公司主要经营成本为员工薪酬。若公司未来员工人数增加,或者薪酬水平上涨,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障标准提高,而营业收入未能相应地增加,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优秀的设计人才是行业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开拓业务最重要的保障。为了吸引、留住人才,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并一直注重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员工归属感。报告期内,公司核心团队较为稳定,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持续面临着由于核心人才流失而影响公司竞争力的风险。若公司不能持续吸引、稳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将对公司未来业务开展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优化企业薪酬与考核制度,公平客观地评价组织和个人贡献,使团队和员工的成长与公司总体目标一致,以吸引、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确保公司经营稳健开展。规划设计行业市场竞争充分,各类规模的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未来,不排除因市场竞争加剧,设计收费下降或项目不足导致收入降低,在人工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公司将面临毛利率水平下降的风险。尽管公司客户主要为政府部门及其下属投资公司或者规模较大的企业,资信状况较好,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发生大额坏账的可能性较小,且公司已建立了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持续跟踪机制,但若客户经营状况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影响相应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的正常回收,将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将继续坚持把科技创新和技术引领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不断推进新研发项目和新专利的研究,保持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加强对客户的背景审查,持续跟进客户的经营及财务状况,采取多种措施回收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规划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周期,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投资规模、功能效率、环境保护以及节能降耗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此外,若因设计质量导致工程质量事故或隐患,将影响公司声誉,给公司业务拓展、品牌影响力带来不利影响。虽然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但是随着公司运作项目数量的增加,公司质量控制体系也需要相应地调整和完善。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完善与业务相匹配的质量控制体系,则公司将面临因质量控制问题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本公司提供的规划设计服务涵盖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类、工程设计类及工程咨询类等诸多环节,涉及与客户、政府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公司内部各规划设计专业团队之间的协调。信息的传递、进度款的收付、技术功底、成本与质量控制、项目本身具有的复杂性等因素都可能影响项目的进展及收益状况,虽然公司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与操作规则对于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风险作出了较为全面的控制,但仍然可能存在因管理不善而导致项目进展不顺利或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提升项目管控能力,严格控制成本,提升项目运行效率;同时,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流程,不断提升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
谷歌、微软+OpenAI,两强对抗:AI大战全面开启,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已有14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12亿股,占流通A股74.64%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3.79元。多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上涨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不佳,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限售解禁:解禁33.93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22%,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2.52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02%,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