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十年品牌

交通K1全站 k1十年品牌工程专业十篇|k1体育
K1体育7X24小时服务热线:

020-88888888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交通K1全站 k1十年品牌工程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3-05-28点击数: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高铁的总里程达到1.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的总里程数将高达15万公里,覆盖全国交通网络。目前,在许多大中型城市中,得到批准建设轨道交通的有45个,规模近3,500公里,总投资近3万亿元。自2000年起,山东科技大学就已经开展了有关轨道交通设计的工作,在其技术指导下,青岛的轨道交通总长度超过300公里,为交通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提供了远大的发展空间。其中,轨道交通课程主要包括线路设计、轨道工程、轨道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和系统设计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因此,强化教学方法在教学培养中的作用对提高轨道交通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情况而言,轨道交通教学方法仍以传统教学为主,如“讲练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四步疑教学法”等,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使学生准确把握学习重点,学生往往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为了适应新时代对轨道交通人员的新要求,对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轨道交通工程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具有重要意义。

  据调查统计,我国高校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课程教学方法较为陈旧,通常都是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不仅教学环节相似度很高,教学理念单一,单向思维定式严重,而且很难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是轨道交通课程教学方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轨道交通课程从属于交通工程专业的某段线路或区间的设计和计算,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大量的设计条件,使其有足够的空间去理解操作方案。但这种课程设计模式使得教学形式单一,设计周期较短,考核机制松弛,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学习和钻研。第一,课程设计安排的简化现象比较严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课程设计至少包括路基、区间隧道和车站等项目,教师过多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到教学内容的真谛。据调查,实践教学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出现的,课程设计简化的倾向十分严重,有的教师会压缩课程设计的实践,有的教师会将设计内容精简,从而降低了设计难度。这样会直接导致学生将理论公式照搬照抄,忽视了实践中的诸多因素。同时,由于教师布置的设计内容每一届都很相似,因此设计模式和成果也多半是模仿而来,与实际要求的效果相差甚远,这也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埋下深深的安全隐患。第二,轨道交通课程设计之间的关联性较低。在交通工程专业中各学科之间应该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起到了一定的承上启下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侧重专业知识和理论内容,忽视了其他学科与轨道交通的内在联系,使得各学科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导致学生的学习体系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甚至造成思路混乱。第三,轨道交通课程设计考试过于宽松,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该设计的考核多以提交设计报告为主,设计的环节没有设置任何反馈机制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学生的设计理念、思路、方法更是得不到清晰的反馈,长此以往,错误的观念得不到纠正,会逐步累积成错误的工作习惯,产生的后果难以估量。

  我国在开设轨道交通课程的高校中,实施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占绝大多数,即将精讲、PPT和图片浏览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存在教学环节相似、手段单一的问题,依旧是课件、讲解满堂灌的旧模式,很多学生反映课堂中所学知识不如“试验训练”和“课程设计”的环节收获多。因此,实现多角度、多系统开拓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方法和模式成为改善教学的主要问题,将教学重点转移到突破单向、定向思维,采用启发式、主体式教学法上来。

  近年来,轨道交通课程中的工程实践能力逐渐被广大高校认为是交通工程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因此其教学方法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改进。基于对现状的分析,主要从教学内容、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实践是轨道交通教学课程的根本,上海交通大学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回归工程实践”的口号,在国外,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教学所占学时高达40%~45%。因此各大高校也要树立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的教学理念,适时制定出适应时展和社会需求的专业方案。建议适当压缩理论教学课时,丰富理论教学形式,从而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提高课程设计在轨道交通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加强课程设计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精讲教学。精讲同样是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通过板书、演示和测试,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精讲不能以传统的传授方式进行,而要实现教学的多维突破,如教学中存在公式复杂、概念多、构造规定多等情况,这种推导严密的内容让学生往往难以适应,这需要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轨道建筑为例进行讲解,降低了学习和理解的难度。

  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树立专业课“全科设计”的教学理念,即轨道交通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环环相扣,相互关联,推行模块化教学。同时,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学科的发展前景,将与专业发展相关的前沿技术的新理论、新方法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合理采用多媒体实践手段,用更容易理解、记忆和贴近工程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注重教学的互动性和即时性。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是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课程的关键环节,单一的教学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多模块、多维度的教学理念应被应用到轨道交通的实践教学中来,不断强化课程设计对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和深化毕业设计教学效果的作用。在考核机制上要推行随堂考核和成果答辩考核,严把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严谨、务实的综合型人才。

  [1]苏会锋,靳露.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课程教学内容研究[J].大学教育,2015,9

  [2]郭文荣,于丽杰,高宗余.应用型大学《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综合课程设计》课程建设与研究[J].办公自动化(学术版),2014,9

  [3]刘陕南,石嵘.主动式教学在地下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4,29

  [4]车广侠,于慧玲.《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施工与维修》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市场,2011,49

  [5]彭涌涛.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轨道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6

  盐城工学院交通工程专业于2006年成立,隶属于材料工程学院。为主动适应当地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在分析当代交通科学的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经过广泛的社会需求调研,以及结合我校以及材料学院的特点和专业优势,确定了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即能够从事交通工程施工、监理、检测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交通工程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施工、监理、检测、设计、研究开发、管理、经营、教学等方面工作。

  毕业实习是本校交通工程专业本科阶段除毕业设计论文外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它是将学生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后续的工作学习提供一次试炼的机会。毕业实习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高校培养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打下基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我们制定本科阶段交通工程毕业实习的内容提出了挑战。

  1)本校交通工程专业教师理论知识扎实,科学研究能力强,但现场指导经验不足,造成实践与理论的衔接有一定程度的脱节;

  6)毕业实习由于兼顾到软、硬交通的实习,实习内容较多,但时间有限,更多的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实习效果差。

  盐城工学院交通工程专业教研组针对目前毕业实习所面临的形势,结合其他专业的实习经验,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主要表现为四方面:

  2)实习地点考虑盐城和南京两地,盐城市进行道路、桥梁施工等方面实习,南京市考虑城市交通、运输、规划等方面实习;

  3)实习方式采用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在盐城市集中实习,南京市分散实习;

  4)交通工程施工存在长期性、季节性等方面因素,可联系多个施工现场以及施工阶段,组织学生按照施工顺序参观学习多个施工工地。

  盐城工学院材料学院是学校的老牌强势学科,其包含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等6个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属于其中之一。交通工程专业依托材料学院的优势,建立起与交通材料相关方向的专业特色。在制定毕业实习内容时,就需要考虑交通工程专业本身的基础内容以及交通工程材料的制备、成型、养护、检测等内容。具体实习方案从三方面展开。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时间为4周,考虑到考研的影响,以及后续毕业设计论文的衔接,安排在本科阶段第八学期1-4周进行。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分为两类:一类是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相应的实习任务;另一类是校外指导教师,主要邀请工程所在地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等进行现场讲解。

  1)了解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拌合站的生产过程,特别是其工艺过程,并对主要工序的生产方法、工艺制度、工艺参数、工艺规程及质量控制方法等;

  2)了解道路、桥梁施工全过程,以及施工中主要设备、规格、型号、技术性能、工作原理及主要优缺点等;

  4)了解城市立交、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特点、设计要素、交通组织、信号配时以及适用条件等;

  成绩评定包含两方面成绩:平时表现与提交成果。平时表现占50%,提交的成果占50%。

  交通工程专业是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学科,就业趋向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在毕业实习实践教学方面做出了多项改革措施。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期间强调“安全第一,层层管理,责任到人,互相监督”的思想,由系主任、指导教师、班长、组长、成员的组织管理体系,制定多项安全管理措施,对实习学生进行动态管理。

  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决定着学生获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交通工程专业实习教师由本校高中级职称教师和校外项目负责人、项目总工、企业负责人等人员联合组成。实习教师队伍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具备丰富的现场经验。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采用讲座、录像、现场观摩、实际操作等多种学习手段组成。针对不同的实习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够将实习与理论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真正的掌握理论知识。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印制了《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实习内容及相关理论知识组成,使学生能够有目的有方法的学习实习内容,从而达到实习的目的。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印制了《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习内容、报告书的规范,每天撰写实习日记,并附有实习相关证据(如照片、车票、绘图等),最后并撰写实习心得总结。

  毕业实习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问题,单靠某一环节的加强或某一方面的管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与理论教学配合以及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提高,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才能真正的提高毕业实习实践教学质量。

  [1]谢安邦,唐安国,唐玉光.高等教育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育出版社,2006:29-31.

  目前许多大学本科院校普遍重视基础英语学习,专业英语教学比较薄弱。在教育部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的推动下,各所大学本科院校都积极开展外语教学建设,推出一些双语教学课程。从我国各个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中,已显露出逐步重视专业英语教学、重视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培养的趋势。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则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应置于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加入世界相关组织和参与国际交流的大形势下,为我国的交通工程相关工作部门培养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人才。

  既然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是以英语讲解交通工程专业知识,那么,对教师的要求就与普通英语和普通交通工程专业课对教师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区别。目前国内对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没有任何任职资格标准。所以,学校在选拔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时,产生良莠不齐现象。虽然,教学大纲中要求专业英语课应由专业教师担任,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校是由专业教师担任,多数学校则是由一般英语教师担任。一般英语教师很少精通专业知识,对教材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知识很难讲深讲透。概括地说,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的交通工程专业理论功底,其次必须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通工程专业课教学的能力。这也是对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第一、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交通工程专业知识和专业课程教学的经验,了解交通工程专业的最新发展态,并且在本专业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或独到的见解。

  第二、教师必须在英语语言上具备比较高的水平,即能够驾轻就熟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通工程专业知识的听、说、读、写,或者说,受过严格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这是从事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最起码的条件。一句话,教师必须有条件在授课过程中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全程教学。

  第三、如果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具有在英语语言国家学习或从事研究的经历,在教学中现身说法,通过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则可以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左右逢源、事半功倍。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独立从事专业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专业英语课程对内容和教材的要求就不能局限于用英语念原文,中文翻译意思,中文讲解难点,这样就很难与专业课程区分开了。

  第一、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说是越新越好,内容力争追赶国内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前沿热点。鉴于此,我认为,大学本科生的专业英语教材可以考虑选用国外同专业大一或大二的基础课教材,而研究生的专业英语教材可以考虑选用国外同专业大四或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

  第二、大学本科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还应该兼顾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基础知识与前沿热点的关系,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锻炼出一种能够终生受用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在原文教科书或著作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本学科发展的动态、新的学说、方法和理论。

  第三、如果有可能,教育部可以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各个专业的专业外语教学指导纲要,以便于各个高校做好专业外语教学工作。

  有些学校过于强调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的通过率,对交通工程专业英语学习成果没有硬指标要求,并且课时安排越来越少,个别学院甚至将其安排成选修课。高层教学管理层面上的目标不明确,导致制度和措施上的不重视,大大挫败了学生的积极性。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养成了过分依赖教师和课本的学习习惯,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和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堂的实际需求在上文中已有所表述,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堂必须是一种较之传统课堂更活泼、更互动、更实用、更专业,对学生更有吸引力的课堂。这样的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堂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由于交通运输业属于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道路运输组织与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交通运输业的整体效率水平,社会对于道路运输的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国家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要适应交通运输专业工程实践性强,与运输生产活动的联系紧密的特点,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上就要强调专业技能、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所谓工程实践素质[1],除包含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外,更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作为21 世纪的工程人才,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应受到工程实践素质的初步教育,即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群体意识、环境意识、社会意识、经济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律意识等。

  从具体内容上来讲,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应该包括工程意识、基础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等四个层次 [2],这四个层次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逐渐深入、逐渐升华的过程,对学生的要求不断提升的过程。从知识体系上来说,工程实践能力包括工程科学理论、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以下五类[3]:(1)政府运输管理部门;(2)运输企业;(3)院校及科研单位;(4)交通建设企业;(5)物流企业。上述企业与部门明显的特点是,各个岗位需要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来自最新企业对人才招聘条件的调查,中国已有80%的企业在考核应聘人员时,其首选目标上,选择了综合能力的高低而不是成绩的好坏,对工科而言,而综合能力的高低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工程实践能力。

  但目前来看,交通运输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还存在以下不足:(1)思想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目前中国的交通运输专业培养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教学计划中缺乏对各种实习、实验的总体设计和综合全面的考虑。(2)传统工程实践教学侧重于对理论教学解释、验证和简单延伸,主要为理论教学服务,对交通运输专业应用背景较强认识不足,未能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对传统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对独立且能支撑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3)实习等工程教学流于形式。由于企业接受短暂的实习生害怕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不愿接受实习生,使得交通运输专业的实习往往是走马观花,有些甚至是流于形式,部分学生往往找个单位盖章表明实习了事。学生难以亲自参与运输过程,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4)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偏低。在许多工科院校,中青年教师大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接受工程实践训练,导致他们普遍缺乏现代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培养和工程实践经验,对企业的研究开发、规划设计和生产经验活动过程不熟悉,使得其授课往往不能理论联系实践,学生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根据现代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中,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针对交通运输专业特点,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开展实践能力培养的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实践活动兴趣。针对交通运输专业教学内容与实践特点,避免片面的理论教学模式,要激发学生的实践活动兴趣,可采取诸多的课外活动,让专业学生参与其中,并主动去实地调研,与实践结合区思考创新。如举办交通运输设计大赛、交通运输案例设计等,通过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实践活动兴趣。通过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的目的,一是促使学生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培养科技意识、创造精神、科研能力等;二是促进学生的科技文化知识的应用,促使其转化为生产力;三是促进学生智力优势和知识优势的发挥,以利于科技知识发展、创新。

  2.采取各种途径有力提高交通运输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素质。一个好的实践指导教师应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理论方面包括专业(交通运输)知识和专业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实践方面包括教学实践能力、教学演讲能力、教学观察指导能力等。此外,还应掌握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实习育人能力。对交通运输专业来说,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化科研环境,鼓励青年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横向科研课题研究。目前,青年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参与科研工作,在科研中,迅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做这些项目,青年教师不仅能深入本学科的知识前沿及工程实践应用,而且可以使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从而锻炼、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2)校企挂钩,为青年专业教师工程实践创造条件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实践要通过工程实践锻炼而获得。高校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持,企业为高校教师提供实践的平台,从而实现了双赢。(3)鼓励青年教师走向企业或其他单位,从事一段时间的实践工作后再走向教学岗位。或者直接从企业与其他非教学单位引进教师。

  3.产学结合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地方企业真实的工程环境和生产条件是地方性院校宝贵的办学资源,通过协商,学校可与企业横向联合,建立了长效的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质量监控与运行管理机制。建立方法可通过与以前学生实习过的单位联系,建立单位档案,事后进行回访交流,建立了互敬互助的关系;或和每年需要实习生较多的单位进行战略合作,签订中长期实习协议书或授予其我校“教学实习基地”招牌。

  4.给予工程实践足够重视,构筑独立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与实习体系。要建立和完善符合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人才需求域、人才素质结构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关系,正确把握宽基础与专业的关系,按照需求领域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建立和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交通运输人才需求领域具有三层结构:(1)最底层是交通运输所对应的人才需求域,第二层对应的是交通运输业,第三层对应的是交通运输业的若干个专业方向。(2)人才素质结构的第一层是具有工科的以交通运输相关的统计、经济、管理、优化为主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第二层是具有在交通运输业内从事一般的技术、管理、科研的能力与素质,第三层是具有在交通运输专业内某个专业方向上从事专门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5.构筑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实现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双师型教师就是那些既具有高校教师任职资格,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高水平教师。同时,为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制定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评价标准,构建一套适于本校实际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对“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评聘和工资待遇等方面要做到客观公正,对其评价标准须要面向工程实践和专利创新,而不能单纯看重其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获奖等级。

  6.重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考核。构建客观的、可操作性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评价体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评价、考核的标准和方法必须便于操作,具有可实际操作性,能够量化判定,否则一切都是空的,也就是说考核标准和方法应该可以分解为一定的量化指标,能够用这些指标来客观、科学地定性和定量地评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定期考核教学效果,形成质量保证和监控系统,确定专业知识应用、思维判断、创造创新、工程实践计算和设计、团结协作等工程实践能力的评价要素,确定电气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提出评价的操作及过程控制方法。

  目前,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交通运输专业不仅仅是培养工程师,而是培养懂科技、会动手、善管理、重效益、有素质、能竞争的跨世纪人才。高校只有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积极探索,构建先进完善的交通运输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教师队伍,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K1全站 k1十年品牌

  [1]刘光复.加强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青年科技,2005,(3):18-19.

  [2]王建胜.高校工程实践教学中的素质培养[J].高教论坛,2007,(6):100-102.

  [3]孟俊焕.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3):102-104.

  [4]马驷,彭其渊,王琳,朱志国.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95-97.

  [5]李锦春.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14):56-58.

  100年后,凭借其天生的优势,成都荣膺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之称号,在这个悠然闲适的地方,各大高校如日常生活一样,迈着优雅的步伐,从不管外面的风生水起,坐落在“锦官城”西北的西南交大却显得另类了,你可以在校园里感受那份悠闲的气息,但远没有自习室里严谨治学的气氛浓郁:你可以看到足球场上玩得正酣的同学,但更多的是交大老师课堂上的严格要求,尽心竭力,就像一位远方的客人(1972年由河北唐山迁至四川峨盾,后迁至成都),她在这块土地上保持着自己与生俱来的秉性,西南交大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中,和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是我国唯一的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重点学府。

  目前,西南交大拥有国内实力最强、二级学科最全、轨道交通特色最明显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在此强大的学科背景下,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应运而生,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隶属于载运工具信息工程系(简称载运系),是学校致力于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典型专业。

  其实载运工具信息工程学科只有这一个专业,研究生专业叫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本科的就叫交通设备信息工程(本系的研究生可以直接进入中国交通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造),这个专业以“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利用雄厚的科研和人才资源。结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最新科研成果自制实验教学设备,因而我们能很快接触到最新的科研进展,在这里,你可以参与中国高速铁路的研发,把握高铁科技的最新脉动。

  载运系的顶级实验室是我们学习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的实验数据都来源于此,那它是如何构成的?首先是“交通设备虚拟设计平台”,它包括20套Simpack虚拟仿真设计软件,可以进行车辆结构设计、动力学仿真实验,高速列车的研制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第二个是“高速列车安全监测综合实验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大伙儿能够了解到高速火车在运行中的受力情况、紧急刹车、高压电供给(火车的动力来自沿路的高压电线)等真实状态,总之,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当今铁路列车发展的最新技术。

  由于是新增专业,我们平日实验所需的仪器基本上是市场上没有的,所以大部分实验仪器和设备由学校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目前,实验室已建成国内唯一的1:3模拟实验车,可以为列车安全监控实验提供真实环境,上实验课的时候,你可以在液晶显示器前,手持操纵杆,亲自体验驾驶火车在高速行进中的状态,两旁模拟的景物快速向后闪去,那感觉特刺激,本专业的“信息化”是指在电脑中进行产品(火车机车等)性能的模拟,对其工程性能、运行性能进行电脑仿真;同时也可以在电脑中模拟交通设备产品的制造过程,比如美国波音飞机在制造过程中,就已经实现了无图纸化装配,它的几十万个零件全部在计算机中组合,这也属于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的分内事。

  可以负责任地说,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是很棒的!不用担心就业,保安名额之多,煞是诱人,当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填报这个专业时,大家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习任务很重,要学好,必须加倍努力!

  学习的课程有很多,譬如数学就包括:高等数学(Ⅰ、Ⅱ),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复变函数必须学好,比如在物理学上有很多不同的稳定平面场,所谓场就是每点对应有物理量的一个区域,对它们的计算就是通过复变函数来解决的,我们在设计机车模具的时候常常用到它)等,机械类有机械设计、车辆工程、机车动力、仪器检测等学科;电气类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语言等学科,相对其他专业来讲,本专业的课程量是很大的,四年要修满183个课内学分、6个课外实践学分和20个选修课学分!这就意味着当别的同学在花前月下之时,你可能正坐在某个教室认真地记录课堂笔记。

  另外还有为期20多天的专业项目软件实习,我坐在电脑前。处理着各种数据、图形,刚开始还觉得挺好玩,可谁知,这一坐就是20多天,弄得我两眼昏花,到后来连电脑都不敢看了,那是相当的辛苦!所以,如果你立志献身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和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开发事业,就不要后悔,只要心中有“剑”,何处无江湖?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具备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方面知识,以能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物流工程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物流工程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它与交通运输、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技术、工业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物流工程主要有规划管理和运行管理两个任务。在交通运输领域,设计大量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运作管理,属于物流工程领域。一提到物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货物运输。因此在交通运输专业具有开设《物流工程》课程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各高校对物流工程的理解不一,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并且物流工程教学计划需要结合交通运输专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交通运输的知识能力要求,同时考虑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对于物流工程课程的讲授,应该结合具体行业需求。各行各业都有对物流工程知识的需求,但是,交通专业人才侧重点不同。讲授物流工程,需要结合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生产制造型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对交通运输人才需求量较大单位的具体案例,进行授课。

  考虑目前实际的教学状况,交通运输专业背景,和《物流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改革需要考虑建设一支了解物流工程现状和发展的师资队伍,实现与卓越计划、flexsim软件辅助和多媒体教学三结合。

  物流工程课程的教学,教师是关键。要通过校企联合,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教师要有计划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到物流企业进行学习,物流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类型,如物流装备制造企业、物流运输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企业、物流中心、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等,在这些企业进行一个时期的学习,了解社会上物流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对物流工程的具体需求。利用假期或其他时间,参与物流企业各种实际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并了解物流工程的发展动态和前沿。也可以从各种物流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二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流工程》课程教学,要实施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校企合作中企业在国际化信息化的经济环境下,中国目前发展阶段中出现的实际情况作为真实案例呈现给学生。真实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能够客观了解行业发展实际状况,熟悉具体操作流程,提高学生综合理解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个人实践能力。

  flexsim是美国flexsim公司开发的,基于windows、面向对象的、用于建立离散事件流程过程的仿真软件。flexsim应用深层开发对象,这些对象代表着一定的活动和排序过程。要应用模板里的某个对象,可以用鼠标把该对象从库里拖出来放在模型视窗。每一个对象都有一个固定的坐标、速度、旋转和一个动态行为(时间)。对象可以进行创建或者删除,并且可以彼此嵌套移动,它们都有自己的功能或者继承来自其他对象的功能。这些对象的参数可以把多有制造业、物料的处理和业务流程快速、高效、轻易的描述出来。同时flexsim的资料,结果和图像都可以利用excel表来读取和输出,可以从生产线上读取实时资料用来分析功能。flexsim也允许用户建立自己的实体对象,从而满足用户自己的要求。

  使用flexsim仿真软件进行物流工程课程的教学让课程内容全面丰富。教学过程中加入flexsim仿真实例后,教学更直观感性,参与性强。掌握了该软件的使用后,学生可根据实际物流工程系统的任务和要求,设计决策变量,设置参数进行任务分配并运行优化,提高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改善教学效果。

  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变化发展,增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在《物流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众多的物流设施设备、电子产品、规划设计,如果采用传统教学,学生一方面对单纯的文字表述没有兴趣,另一方面也很难想象出具体的实物和规划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阐述各种物流机械设备的外观、参数、类型、特征,讲解规划设计原理、软件开发思路、程序具体运行、参数如何设置、达到什么效果。考虑《物流工程》课程具体章节的实际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式优点,多种教学方式并存,就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5年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交通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2014年广州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交通工程实验实践体系标准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5年广州大学整体进入一本招生,作为优质专业,2013年,广州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即开始进入一本招生。进入一本招生以后,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气氛更加浓郁,学习也兴趣更加高涨。如何针对新的人才培养对象应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每个专业教师要面对的新挑战。为此,自2012年开始,交通工程专业即开始开展相应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2015年上半年,学生开始全面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更快,对课外知识的渴求更强烈。采用新的专业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导,注重教学过程,打造优良创新环境的教学思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面对新的人才培养对象,教学模式要符合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增强课程意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1]。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灌输的角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注意对教材内容的记忆,以应试为导向,对专业课程的基本脉络和知识体系缺乏必要的理解,因而导致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学习的知识不知如何应用,有些学生因此感到失落、迷茫,认为大学不过时高中时代的延续,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倾尽全力,甚至呕心沥血,但是由于教学主体的本末倒置,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甚至师生关系紧张。

  教学的真正目的是提高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认知能力和综合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将学生作为主体,将传统的“讲师”转变为导师[2]。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减少讲授课时,增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学习方向上进行适度引导,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是为了学生,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学生也要主动参与,积极与教师互动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师生和谐,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随着全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减少授课学时提高课堂效率已经成为共识,交通工程专业的教学学时数也进行了较大的压缩,这与提倡以学生为主导的课程教学是一致。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进步,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各类专业课程要从分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把学生引导到当代科学的前沿,开阔视野拓展思维[3]。这对教师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一方面要应对课时减少的压力,另一方面又面对知识爆炸带来的知识更新压力,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为此,在改革中,将每门专业课的知识体系进行认真梳理,根据每门课的特点将授课内容分解为介绍性内容、基础理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等几个模块。论述性的、介绍性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的发展历程、课程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这一部分内容看似容易,实际上非常复杂,也是考验专业教师专业水平和学术眼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如果只是参照书本的章节,内容则过于陈旧,因此,需要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再精炼和提高。对于基础理论,要综合审视专业课程体系,将教材中重复的、落后的内容要剔出,并增加新知识新理论。交通工程专业教材目前版本较多,还没有形成非常完备的系列教材,各个版本教材之间存在知识交叉,这需要在安排基本理论体系过程中,将不同课程中的相同理论内容作统一规划,保证基础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相关性。此外,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较快,教材的内容难以跟上学科的发展,因此,在理论体系当中要适时补充新知识新理论。在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方面,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结合每门专业课程的特点,将案例教学引入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踏步改革,教学方法也要相应的调整。对于介绍性内容,主要采取学生自学,课堂开展小型讨论会的形式开展教学。授课教师需要在开课以前,将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整理成补充教案发给学生,并提供给学生一些国内外的知名网站,让学生自主查询资料,然后整理成小型调研报告,在讨论会上进行交流。对于基础理论内容,先由授课教师进行系统讲解,然后结合案例,分析理论的具体应用领域和应用方法。当基础理论系统建立以后,结合具体事例,对该理论进行系统的应用,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在理论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于独到的见解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把教学不是简单的看做教与学的工作,而是当做一种学术研究的工作去开展,使教学方法越来越科学,越来越高效。

  人才的培养不应该只是学习理论知识,而是要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以往的教学方法,大都在课外的时间鼓励学生预习和复习书本知识,以应对考试,并鼓励学生学习参加各种职业证书的考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但是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利。新的教学改革中,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和研讨性学习,学校成立了交通协会,鼓励学生利用交通协会这个交流平台,成立兴趣小组,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针对感兴趣的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对于具有一定研究潜力的成果,推荐参加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等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的积极性。2014年,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开发的“基于手机的交通调查平台”在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中获得三等奖,该成果在交通调查中得到推广,并受到使用者的好评。

  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相关知识,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了微课和网络课程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该平台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此外,专业教师努力为学生推荐国内外的精品课程平台、网络视频公开课等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掌握国内外的新知识,拓展新领域。

  评价方法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公平都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评价方法主要是考试成绩加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回答问题、完成作业情况等几部分组成。学生为了应对这种考核方式,在考试前突击复习,为了获得平时成绩而抄袭作业,在课堂上也是经常溜号。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在改革过程中,对评价方法作了深入研究。

  首先,改革平时成绩的评价方法,引入小组讨论成绩和课后自主学习成绩。在课堂上授课教师根据具体课程,设计有针对性的题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并进行相互交流,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和交流情况给出小组成绩,该成绩作为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之一。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的内容撰写调研报告或者研究报告,每学期3篇,指导教师根据报告的深度给出课后平时成绩。

  其次,改革考试命题方式,使考试题目更加贴近实际。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制考试是一种必要手段,也是无法取替的,但是在考试命题过程当中可以将改革的理念融入其中。在命题时,减少概念题、判断题、选择题的分值,增大实际应用题型的分值,并将平时开展的探究性题目和研讨性题目引入试卷,以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能使考核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期,教学模式因专业而异,因人才培养目标而异,但是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要培养具有自主学习意识的创新性人才。这个目标决定了我们在课程意识上要真正的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改革,并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和引导,把教师角色真正转化为导师,使我们的专业改革更上一层楼。

  [1]张向阳,王海军,吕延勤.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J]. 中国大学教学,2015,(12),27-29.

  [2]别敦荣. 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J]. 中国大学教学,2011,(11),20-22.

  [3]李辉,吴冰花. 交通工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2010,(06(下旬刊)),57,61.

  目前许多大学本科院校普遍重视基础英语学习,专业英语教学比较薄弱。在教育部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的推动下,各所大学本科院校都积极开展外语教学建设,推出一些双语教学课程。从我国各个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中,已显露出逐步重视专业英语教学、重视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培养的趋势。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则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应置于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加入世界相关组织和参与国际交流的大形势下,为我国的交通工程相关工作部门培养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人才。

  既然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是以英语讲解交通工程专业知识,那么,对教师的要求就与普通英语和普通交通工程专业课对教师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区别。目前国内对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没有任何任职资格标准。所以,学校在选拔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时,产生良莠不齐现象。虽然,教学大纲中要求专业英语课应由专业教师担任,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校是由专业教师担任,多数学校则是由一般英语教师担任。一般英语教师很少精通专业知识,对教材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知识很难讲深讲透。概括地说,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的交通工程专业理论功底,其次必须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通工程专业课教学的能力。这也是对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第一、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交通工程专业知识和专业课程教学的经验,了解交通工程专业的最新发展态,并且在本专业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或独到的见解。

  第二、教师必须在英语语言上具备比较高的水平,即能够驾轻就熟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通工程专业知识的听、说、读、写,或者说,受过严格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这是从事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最起码的条件。一句话,教师必须有条件在授课过程中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全程教学。

  第三、如果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具有在英语语言国家学习或从事研究的经历,在教学中现身说法,通过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则可以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左右逢源、事半功倍。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独立从事专业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专业英语课程对内容和教材的要求就不能局限于用英语念原文,中文翻译意思,中文讲解难点,这样就很难与专业课程区分开了。

  第一、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说是越新越好,内容力争追赶国内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前沿热点。鉴于此,我认为,大学本科生的专业英语教材可以考虑选用国外同专业大一或大二的基础课教材,而研究生的专业英语教材可以考虑选用国外同专业大四或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

  第二、大学本科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还应该兼顾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基础知识与前沿热点的关系,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锻炼出一种能够终生受用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在原文教科书或著作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本学科发展的动态、新的学说、方法和理论。

  第三、如果有可能,教育部可以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各个专业的专业外语教学指导纲要,以便于各个高校做好专业外语教学工作。

  有些学校过于强调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的通过率,对交通工程专业英语学习成果没有硬指标要求,并且课时安排越来越少,个别学院甚至将其安排成选修课。高层教学管理层面上的目标不明确,导致制度和措施上的不重视,大大挫败了学生的积极性。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养成了过分依赖教师和课本的学习习惯,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和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堂的实际需求在上文中已有所表述,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堂必须是一种较之传统课堂更活泼、更互动、更实用、更专业,对学生更有吸引力的课堂。这样的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堂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材的选择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交通工程专业的业英语教学应该是选择原版英语教材,聘用在英语语言国家留学的教师进行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采用双向传递方式,变单纯由教师讲授的“一言堂”为和谐交际式的“多言堂”。从教学效果的角度说,不应简单地看教师在课堂上说了多少或说多少遍,更应当看重学生用英语表达了多少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陈志国,蒋玲,理工科大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现代大学教育,2005,

  [2]蔡苏宁。徐孝昌,工科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06,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一个极具鲜明工程应用背景的特色交叉学科专业,任务是将交通工程、交通机电、控制技术、智能交通、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培养集设计型、工程型、技术型为一体的高端人才,有效地解决当前和未来的交通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职业教育。转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对于转型转什么,地方本科高校必须搞清楚,并付诸实施,才能实现自我“革命”。在转型时期,新专业的发展往往是高校的发展机遇亦是教学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地方高校。因此根据多交叉学科专业情况、结合专业发展需求,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办出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特色是首要问题。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新专业,目前国内开设的高校仅20余所(道路方向),只有为数不多的毕业生数据分析,较为成熟的办学高校大多是从交通运输类相关专业分方向演变而来。没有较好的借鉴,没有成功的案例。更重要的是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从大方向来说,又分为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专业领域较广,又是交叉学科,专业建设缺乏统一指导、不够规范,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及需求设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就没有重复的。师资队伍的专业层次差异较大,专业人才引进困难,教材建设明显滞后,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人才培养不能准确定位,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就业优势。

  攀枝花学院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植根攀西沃土,服务资源开发,坚持学产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攀枝花学院的办学特色。而攀枝花位于横断山区,攀西裂谷中南段,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山高谷深。攀枝花的交通主要是高速、国道和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居多;高铁、轻轨在攀枝花受地域、人口等条件限制,发展相对滞后。

  1.目标定位。鉴于本专业的领域广,攀枝花交通的地域独特性,考虑迎合人才市场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以及综合学校的已有条件和实际情况,在开办新专业定位的问题上要大胆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最终专业目标定位为培养道路的交通设备和道路的交通控制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K1全站 k1十年品牌

  2.课程建设。根据专业目标定位要求,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本科生的培养在课程设置要求上,除了满足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完成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素质选修课程,更重要的是在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设置上。随着教育综合改革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开展,以往课程设置烦琐,专业课程实践技能培养要求不够,专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在重新设置课程就要规避问题,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1)加强学生基础文化与素质修养,在影响大学生素质的诸多因素中,文化修养的高低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以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必要的思想政治类课程、艺术选修类课程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有绝对的体现。(2)建立专业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根据有限的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定位与角色,要求学生对交通需求深入理解,对交通理论深入掌握,对相关学科广泛了解,形成宽口径厚基础的格局;围绕交通设备、交通控制、交通检测、交通仿真等开设专业理论教学科目。(3)侧重专业实践的培养,根据高校专业转型改革试点的发展要求,从理论的高度分析新技术如何用,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新技术怎么用。专业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的比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明确的要求,且比例较以往的培养方案有明显提升,以及明确要求(如企业锻炼)。(4)增加专业限选课程的比例,ITS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跟得上发展需求,就应在新技术上。专业限选课程的设置应该体现出当前国际国内交通专业人才需求形势,必要的交通设备的集成技术、实用的软硬件技术、大数据时代下的新技术等应该体现出来。不仅对新技术,而且对交通发展研究方向对学生而言都有可选余地。

  3.实践平台。厚实的理论也需要实践的验证,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为着力搭建好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实训平台,要求对专业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的联系都有很高的要求。校内的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可以搭建工程版隧道、监控、收费,工程版的交通信号控制,模拟版的交通沙盘仿真,集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检测、交通控制等为一体的交通网络。校内有更好条件的,可以合建实训场地(如结合我院的驾驶实训场地)。

  4.师资与管理。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多交叉学科,交控专业的师资力量是融合了计算机、信息、电子控制等多学科的人才。在管理上与其他学科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如何有效地结合师资力量,也是管理上的一个创新点。

  5.科研。正因为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本身的多学科交叉特性,注定了与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相关的科研,一般都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它需要一个团队的力量。

  交通的未来发展方向变幻莫测,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定论,自然就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拿来绝对地借鉴。新学科的发展,配合着转型发展的需求,往往需要不断的摸索过程。师资方面,目前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在国内有较大缺口,地方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有较大难度;校内现有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教师,只有从交叉学科的方向上解决专业教师问题,大多数为其他专业的转型教师,在适应新专业的发展上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为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的专业教师,首先在专业理论上就要不断地更新、扩充知识,专业领域上就需要不断地广泛涉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在专业实践能力上,也需要不断地深入到交通一线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实践能力锻炼。不断地为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实践能力、专业科研能力奠定基础,做足功课。科研方面,多学科背景的科研团队也需要有较为明确的科研方向,如何找到多学科人才构成的科研团队的一个结合点,如何能利用这个结合点找到一个或某个交通的发展方向,而且这个交通的发展方向还是目前所需要的有研究意义的。一系列的问题,都非常地具体,非常地有发展难度。实践方面,就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与其他专业就有明显的不同。如汽车专业与交通专业实验室相比较,汽车专业实验室可以将汽车结构无限细分地设置成专业实验室,分解成机械的或电子的,都可以形成专业实验室;而交通专业实验室却是要将无限多的交通元素:交通路口、交通检测、交通设备、交通网络等都聚集在同一个实验室的环境下,方才能实现实验项目的开展。完全相反的设置理念注定了交通专业实验室的大小设置等方面就与普通专业实验室有很明显的不同,交通元素的缺乏也绝对决定着交通实验的开展。另一方面,交通专业的现场实践能力培训对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受地域限制的,安全隐患较大。目前只能做一些普通的交通调查、交通参观类实训项目;牵涉到实地的交通检测几乎无法开展,交通网络方面更无法验证。

  转型发展下的专业,应做好办学理念的转型,办学定位上的转型,专业上的转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转型,师资队伍建设上的转型,教学模式上的转型,科学研究上的转型,资源配置上的转型。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以需求为导向,对接产业、行业,立足学校办学实际办出特色,围绕地方产业调整发展专业,才能更好地适应转型发展要求下的专业体系建设。

  [1]陈亮,王光雄.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优化[J].教师教育研究,2015,(06).

  关键词:交通工程专业;关键要素;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

  伴随国家城镇化过程,交通工程专业尽管已为国家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培养了大批规划、建设、设计及管理人才,在国家、城市、县等层面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但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均对交通工程专业工作者的综合素养、知识、各项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1]。2013年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后,交通工程专业作为“卓越工程师专业”,必须按照华盛顿协议执行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进行认证。交通工程专业教育国际互认的关键是专业评估机制的国际实质等效。因此,按照现行的国际专业认证标准,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通工程专业工程教育关键要素进行辨识、建立关键要素达成度评价方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1)专业要有围绕学生的招生、学习指导、质量保证、学分认定和就业等方面的措施;(2)培养目标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取得的成就;(3)课程教学内容要根据对学生的毕业要求选择和设计;师资队伍和其他支持条件要有利于学生培养达到预期目标;(4)认证的核心在于全体学生的表现[2]。

  事实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决定了教育质量评价的落脚点在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即毕业生学生能力的提升上。注重教育的产出及其实际成效是追求教育质量的核心,它不仅有利于教育效益,也有利于教育管理。具体而言,“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是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即从系统性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角度,强调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时,主要体现在:将培养目标落实到毕业要求;将毕业要求细化并分别作为课程模块目标和课程目标予以落实;然后针对性地实施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后以毕业要求为总目标开展每门课程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还必须注意,工程教育认证中的每一条毕业要求都不应该凭空想当然就满足,需要全体学生共同达到的毕业要求必须通过落实到明确的教学环节来实现。一方面,课程和其他教学环节必须在实现毕业要求上具有明确的功用;另一方面,必须有有效的评价机制以保证每个教学环节在实现毕业要求上的功用均得到发挥。因此,工程教育关键要素有三个:“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面向培养目标达成度,构建了面向培养对象(毕业生)和服务对象(用人单位)的分层加权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将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分为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两大类,直接指标基于培养目标的各分项要求给出,包括毕业生的综合素养、知识积累水平、实际工作能力、学习创新能力、行业发展洞察力等五个方面共11个评价指标;间接指标从毕业生的职业表现出发,包括毕业5年后的职业相关比例、骨干人员比例、毕业生工作满意比例和用人单位总体满意程度四项指标[3]。

  毕业要求的评价周期为1~2年一次。评价指标的获取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直接指标采用百分制的评价方式,邀请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各分项培养效果进行评价。直接指标的最终评分以分层加权的方法给出。判断直接指标是否达成以65分为阈值,超过65分即为达成。

  毕业要求的实现,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教师座谈和指导、社团活动、实习实践、创新活动、专家讲座、毕业设计(论文)等途径和环节,采用质量评价和反馈的机制,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实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毕业要求的考核和评估主要通过考试、面试、演讲、实验项目设计、各类竞赛等方式完成。参加这一评估的人员有本专业的教师、教务处和实验室处管理人员、校团委以及校外有关专家等。同时,学院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从而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毕业要求的评价周期为1~2年/次。

  在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每学年都需要进行课程的质量监督和评价。课程评价由授课教师按照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和考核方法,计算学生成绩分布,与设定目标值进行比较,然后结合学生评价、督导或专家评价,给出该课程在相应毕业要求能力项的达成评价和持续改进方向,形成完整的课程评价表[4]。课程评价表一方面可以为下一学年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方向,以便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为课程体系修订提供依据。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产出成效评价,为了保证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其课程体系的一致性,针对三项工程教育的关键要素,提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标准、规范的达成度评价方法,可以作为工程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有助于实现交通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全球化、标准化,在“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中,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和工程人才的跨国流动频繁化打下坚实基础。

  [1]吴娇蓉,李淑明,叶霞飞.基于职业发展能力的交通运输工程师培养要求分析,工科研究生教育创新与改革探索[D].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2]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20-88888888

微信咨询
k1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十年品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