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以其灵活、便捷、低成本优势,成为短途出行和快递外卖等行业的优选交通工具。目前,深圳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500万辆,位居全国前列。电动自行车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配套缺口、违章乱象等系列问题。如何强化电动自行车管理,成为今年深圳两会上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多位政协委员就该问题建言献策。
“深圳现行的《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试行)》要求电动自行车不得在机动车道上行驶,但尚未明确电动自行车可骑行空间。”深圳市政协委员练聪表示,大多数电动自行车基本遵守这一规则,在划线自行车道或人行道行驶。这种情况下,在人流量大的路段,人车(电动自行车)混行不可避免。建议依托深圳特区立法权,确立自行车(含电动)在道路断面中的独立路权空间,特别是与人行道分割开的独立空间。同时,建立电动自行车行车规则,完善慢行车道设计相关规范,形成电动自行车出行的社会法则共识,让骑行者和管理者均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深圳市政协委员文维提议,以《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试行)》实施将满三年有效期为契机,加快推进《规定》修编,明确快递、外卖等新业态主体管理责任,精准支持行业组织、平台型企业的交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推动行业联盟建立,完善现行“政企共治”的配合机制。针对新建社区,开展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修编,将电动自行车停车设施及配建标准纳入规范。推动新建社区建设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停车架、充电桩等设施。针对老旧社区,充分挖掘闲置地、边角地等,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老旧小区结合小区改造等工作,加快完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
深圳市政协委员彭颖也建议,进一步明确电动自行车管理责任主体,厘清各相关部门权责,让末端执法有法可依。同时,探索基层各部门的联动管理机制,建立共治共管的良好格局。并建议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僵尸车”合法合规处置提供依据。
深圳市政协常委马少福建议,加强统筹协调,促使道路建设与配套非机动车道建设同步规划建设,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加强物理隔离,完善标识标线,完善停放处等,提高民众自觉主动使用非机动车道的积极性,从源头上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深圳市政协委员杨小文也对非机动车道的设计予以关注。他建议,结合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等出行特征,细化、完善面向出行全过程的电动自行车道设计相关规范,包括交叉口的设计规范,合理制定衔接口坡度,给予骑行车安全、连续的骑行空间等,提高电动自行车走正确车道的意愿。
对于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问题,彭颖建议将电动自行车停车、充电基础设施纳入城市规划,从源头保障停车空间、消除充电安全隐患。同时,建议通过大数据分析,增加社区微巴、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合理规划行驶路线、停靠站点,减少居民对电动自行车的使用需求。
深圳市政协委员汤湘林、姜华、杨鹏、魏民新建议加强电动自行车车辆与驾驶员防护安全设备使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交通事故的伤害。建议面向共享骑行者和外卖骑手等特殊行业定点投放具有语音通话、应急呼叫、灯光提醒等功能的智能安全头盔。面向私人骑行者,建议在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等周边推广设置共享头盔临时存放柜,实现扫码、面部识别等自动存取功能,提升安全头盔配套全覆盖。
针对电动自行车违章乱象问题,市政协常委陈宁分析认为,主要源自电动自行车违规事件发现不及时、治理资源调度不精细和缺乏业务评价流程与机制。
他建议,充分利用已建成的视频感知点位,引入视觉大模型,打造“城市之眼”,用以精准识别骑行未戴头盔、人员超载等10余种违规事件。再通过事件智能分拨、智能处置、智能评价建立电动自行车治理闭环流程与机制,实现全市电动自行车违规事件一网发现、一键分拨、高效处置。同时,还可在“城市之眼”发现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大模型挖掘各类违规事件高频出现区域和规律,输出全市电动自行车治理态势报告,为治理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开辟“大模型+电动自行车”治理新路径,打造超大城市道路精细化治理典范。
文维也提出类似的科技破题之法。他建议探索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智慧管控体系建设。即:以上牌登记实名制系统为数据底座,发挥电动自行车号牌RFID信息化功能,在辖区重点路口、路段、城中村、物业小区等重点区域率先建设可读取RFID芯片信号的电子基站,探索科技创新在违法查处、通行感知、停车管理、充电监管等场景的应用,全面提高监管效能,为交通组织优化、勤务部署、事故预防、公安机关刑事治安预防场景应用等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