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建设示范区是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区域发展,交通先行。示范区地处沪苏浙两省一市交界区域,虽然临近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但仍存在对外交通联系效率不高、内部路网连通性不足、交通协同治理和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在8月23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指出,如何在“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前提下,推动各方形成共识、凝聚合力,提出一体化的交通解决方案,探索跨区域的项目协同与制度创新路径,是规划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王为人提到的规划,即近期正式发布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K1体育 k1体育平台 十年品牌据悉,规划由上海市交通委牵头,会同江苏省交通厅、浙江省交通厅共同组织编制,是示范区综合交通领域的重要纲领性文件。示范区综合交通规划从启动编制到最终发布,历经4年时间,经过反复调研,深入研究,充分听取“三级八方”各部门及专家智库意见,主要成果已纳入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
“2月21日,国土空间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从四个方面对综合交通规划进行了完善。”王为人介绍,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来的新发展理念;二是进一步突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新要求;三是进一步突出低碳绿色和智慧赋能交通体系建设的新趋势;四是进一步突出运输服务管理和区域协同治理的新模式。
“规划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示范区交通发展在一体化制度创新、K1体育 k1体育平台 十年品牌空间格局协同构建、跨区域项目统筹规划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推动示范区交通互联互通和高质量发展将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下阶段,两省一市将继续携手奋进,砥砺前行,统筹抓好规划实施保障工作,尽早将示范区交通发展的宏伟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实景画’。”
“规划定位上,本次规划既是交通设施规划,也是交通服务规划、交通治理规划,重点关注四个方面:一是转变交通模式,实现交通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二是改善交通区位,引导两省一市交界处从后发走向先导;三是优化交通服务,塑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空间品质;四是创新政策机制,建立完善协同高效的跨区域综合交通治理体系。”王为人指出。
“与传统沪宁、沪杭沿线城市相比,示范区的交通区位条件的确不算优越。”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于福林坦言,如何引导示范区交通从后发走向先导,是本次规划的重点。
“首先,增强与长三角主要城市联系。一是在现状沪昆铁路、沪昆高铁的基础上,加快沪苏湖、通苏嘉甬等干线铁路建设,构建高铁‘十字’通道,支撑示范区融入国家干线铁路网络,实现与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可达。二是在现状‘四横四纵’高速公路网的基础上,建设苏台高速构建‘四横五纵’高速公路,便捷苏浙之间交通联系。”于福林进一步介绍,“第二,加强与苏州、嘉兴等周边城市联系。一是沿沪湖、通苏嘉两条示范区创新功能轴规划,如通苏湖城际铁路、上海示范区线、水乡旅游线、嘉善至西塘线等‘H’型城际轨道交通线号线西延伸至西岑,提升示范区主要城镇簇群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其中,上海示范区线号线西延伸已开工,建成后将支撑实现水乡客厅至虹桥枢纽35分钟可达、至浦东机场70分钟可达。二是进一步完善快速路系统,填补示范区东部区域南北向路网空白,便捷青浦、客厅、嘉善之间的联系。”
“第三,持续优化示范区内部的交通联系。一是重点提升示范区骨干路网互联互通水平,依托现状国省干线公路和部分高等级县道,构建‘七横九纵’干线公路网。新增莲龚路-丁新公路、汾湖大道-兴善公路等四处省界对接道口,提升区域内路网联通性。并在青浦新城、吴江城区、嘉善城区以及主要镇区,构建‘窄路密网、开放街区’的道路布局,预计2035年示范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全路网密度将达到8千米/平方千米以上。二是在青浦、吴江、嘉善、盛泽、先行启动区等内部布局若干条主要中低运量轨道(或公交)线路,服务主要客流走廊。通过完善内部路网和公交服务供给,支撑示范区城镇组团内部构建15分钟社区出行圈,相邻城镇组团之间30分钟可达。三是构建多级绿道、蓝道、风景道等特色交通网络,串联组团内部水系、生活空间。”于福林表示。
示范区地跨沪苏浙两省一市,全域约2413平方公里,具有“生态绿色”“水网密布”“古镇云集”等特色。同时,示范区低密度空间、组团式城镇、减量化用地等特点,决定了其交通体系构建与传统集中城市化区域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与一般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相比,本次规划主要有以下特点。”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王晓杰表示。
一是注重“跨域一体、统筹兼顾”。“示范区涉及两省一市的省、市、区(县)‘三级八方’,规划编制协调难度较大,为了取得‘最大公约数’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王晓杰直言,规划中重点聚焦跨区域、骨干型交通设施,统筹形成规划布局方案,有力推动示范区及周边区域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和运输服务整合。
二是注重“生态优先、水陆并举”。规划从顶层设计到目标指标、规划布局、政策标准都贯彻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理念,注重环淀山湖和主要河道的蓝道系统构建、水上交通线路方案和绿道系统方案设计。
三是注重“存量优化、增量创新”。根据示范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空间布局,以及规划人口小幅增长、建设用地减量化等规划要求,既要改善路网连通性,又要尽可能利用存量,集约利用通道,提出“有限增量”并适度控制道路红线。此外,还重点研究了适应区域特点的“低运量”“小系统”“微枢纽”等方案。
“基于以上三点考虑,才能使规划真正与示范区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资源禀赋,引领区域交通高质量发展。”王晓杰表示。
据王为人介绍,根据示范区“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的战略定位,规划方案重点聚焦“四个新”。
“一是构建交通空间协调新格局。重点完善轨道交通、道路交通、特色交通、客货运枢纽等四大交通系统。”王为人表示,轨道交通方面,以干线铁路、城际(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层次、网络化的轨道交通系统,满足示范区对内对外多种出行需求。在沪昆高铁、沪昆铁路、沪苏湖铁路、通苏嘉甬铁路等国家干线铁路主骨架的基础上,重点补强城际(市域)铁路网络,规划如通苏湖城际铁路、上海示范区线、水乡旅游线、嘉善至西塘线等城际轨道交通线路。
道路交通方面,以提升路网连通性和一体化水平为导向,落实“四横五纵”的高速公路骨架,加快构建“两横三纵”快速路系统,布局形成“七横九纵”干线公路网,持续推进美丽乡村道路建设;切实保障慢行网络连续性和功能性,“预计2035年,独立路权的自行车道总长将达到3000公里左右”。
特色交通方面,构建区域级、城市级、社区级三级慢行绿道系统,依托骨干河道和重要湖荡构建舒适宜游的蓝道系统,结合太湖、淀山湖、太浦河等河湖水系构建区域风景道体系,打造“慢游”交通网络。客货运枢纽体系方面,发挥虹桥枢纽核心门户功能,构建空间融合、站城一体的客运枢纽布局,打造“外集内配”的货运枢纽和城市多级配送体系。
“二是升级内优外畅交通新体验,重点提升同城化交通、水上交通、新型交通的出行体验。三是打造绿色智慧交通新样板。四是创新交通协同治理新模式。”王为人介绍,在同城化交通方面,聚焦道路对接、跨省公交、车辆服务等方面,创新城际(市域)铁路贯通运营和公交一体化运营模式,推动示范区跨界出行享有“同城待遇”。
“规划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体现在交通战略顶层设计、目标指标、规划布局和政策标准制定等规划全领域、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王为人表示。
一是推动交通模式结构绿色化。通过加强交通与用地整合、交通活动引导、交通方式与运输组织模式优化等途径,形成绿色化出行模式。
“对外出行以轨道交通为主,内部出行以公共交通、共享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针对示范区河湖水网密布的特点,鼓励发展内河航运、水上客运等绿色运输方式。”王为人介绍,依托内河布置白鹤等若干集约化小型货运枢纽,优化枢纽场站与内河、铁路等通道衔接。规划“四横四纵”高等级内河航道网,推进苏申内港线、长湖申线等航道改造工程,提升航道网通行能力,推动港航资源整合,集约布局内河港区,提高内河航运效率,形成互联互通的水路交通门户。同时,结合旅游资源和重点地区开发,探索布局商旅型、示范区生活型、休闲体验型等三类水上交通线路,服务休闲、生活、通勤等多样化需求。
二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突出交通与环境融合,鼓励交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全方位推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绿色道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优先采用低碳环保的新材料、新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推动绿色示范工程建设。
三是推动交通运输装备绿色化。加速推进示范区公交、出租、邮政、环卫等公共领域用车新能源化,推进固定线路、区域短驳等场景的运输车辆、船舶化,积极引导公路客货运车辆化转型。因地制宜布局清洁能源设施,合理布设充电桩、加氢站、岸电等相关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普通国省干线沿线充电设施覆盖度。
四是探索更高标准的绿色示范区建设。在水乡客厅等启动区重点地区探索近零碳示范区建设,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绿色导向的交通政策,保障公交优先,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有序减少私人小汽车使用。同时,打造一批交通绿色示范项目,以点带面促进示范区交通节能降碳,“按照规划,预计至2035年,示范区绿色出行比例将达到80%以上,在全球也是领先水平”。
“我们建成了586米元荡慢行桥,从江苏走到上海只需步行6至7分钟,跨域无感;建成东航路和康力大道的贯通工程,从40分钟缩短到现在5分钟,同时开工推进了沪苏湖高铁建设164公里长,明年正式投运,湖州到上海会形成一小时通勤圈。正因为有了长度和速度,路网密度也上去了。两省一市尤其是两区县的百姓,民生感受度都比较高。”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表示,“四年前的示范区不是这样,两省一市交界处路网相对薄弱,有专家讲,汇而不通,通而不畅。立体化、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交通体系建设,对示范区来讲特别重要。”
张忠伟进一步表示,四年来,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轨道示范区建设框架初步形成,跨省域对接道路进一步加快完善,跨省公交持续扩容。示范区有八条公交线万人次,两区一县由“邻里间”变成“一家人”。
毫无疑问,示范区建设需要在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要求下,推动各方形成共识和发展合力,方能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此,江浙两省也积极作为。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吴永宏表示,近四年来,江苏省主要从认真实施交通同城化发展“路线图”、加快交通设施“硬联通”、深化运输管理“软联通”等三方面推进示范区综合交通发展。
吴永宏介绍,“铁路方面,主要加速示范区沪苏湖和通苏嘉甬‘十字型’铁路主轴成型,其中沪苏湖铁路有望明年建成,届时吴江15分钟到达上海虹桥;通苏嘉甬铁路已于去年开工建设,未来两条高铁将在位于吴江的苏州南站实现并站。同步推进沪苏嘉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形成吴江、嘉善与虹桥枢纽间的1小时交通圈。公路方面,重点推动区域断头路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公路网,长三角首批17个区域断头路项目,涉及江苏11个,建成8个、3个在建。其中,涉及示范区的2个,一个2019年11月示范区成立后通车的首条省际断头路东航路—康力大道,青浦到吴江由原先绕行40分钟缩短为直行5分钟;另一个是苏台高速七都至桃源段,目前正加快建设。水运方面,充分发挥吴江水网密集优势,重点推进长湖申线年开工的苏浙省界段正加快推进,今年6月开工建设苏沪省界段,建成后长湖申线将全线实现三级航道通航,进一步扩大示范区水运辐射范围。”
“浙江一直全力推动和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加快以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先导,以嘉善为重点的示范区综合交通发展。”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蔡洪表示。
据悉,在规划引领方面,2021年8月,浙江省在历史上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浙江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示范区高能级省际接口规划总数达到8个(高速公路5个、铁路3个)。与示范区规划同步编制嘉善片区综合交通规划,首次以省厅名义为县级区域出台交通规划。
在强化项目推动方面,高水平推进综合交通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实施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项目。沪杭高速嘉善联络线国道嘉善段整治工程、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丁诸线航道工程等项目全面提速,总投资超500亿元。
此外,浙江方面还强化各方沟通、强化政策支持,“下一步,浙江将加强与兄弟省市的紧密协作,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服务标准‘软联通’, 努力为长三角和示范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出浙江的贡献。”蔡洪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