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兒童,就是守護未來。2022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導則(試行)》,明確了兒童友好空間的規劃、設計、建設以及各類空間的適兒化改造等要求,提出推進“1米高度”的兒童視角設計,讓廣大兒童公平享有便捷、舒適、包容的設施、空間和服務。多地積極探索,加快推進適兒化改造,以“1米高度”勾畫城市未來。兒童節前夕,記者赴多地採訪適兒化改造等情況。
“媽媽,我在這裡!”周日下午4點,江蘇省蘇州高新區的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內,興趣課程陸續結束,小學三年級的楊語和小伙伴們走出教室時,她的母親朱婷已經在大門口等她了。
楊語牽著母親的手,走過一條寬約1.5米、長約100米的“兒童步行專用通道”,停在了十字路口行人等候區。
過馬路時,楊語喜歡低頭看看,這裡的斑馬線由白、藍、黃三色組成。地上還畫著一串小腳丫,“引導”她走過斑馬線。過了馬路回頭看,楊語發現,直到全部小朋友和家長們都通過了,綠燈才結束。
“每到周末,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就非常熱鬧,上興趣班的孩子超過1500人次/天,但周邊路況復雜、距離地鐵站超過3公裡。”蘇州高新區公安分局交警大隊秩序中心副主任陳傳君介紹,為保護兒童出行安全,去年8月以來,蘇州公安交警部門在該區域探索實踐,通過設置生動醒目的限速、禁鳴提示標志,配置路口紅外感應智能信號燈、立體斑馬線等,打造出安全、有序的兒童友好交通出行區域。
楊語和母親在公交站台等候不久,遠處駛來一輛“一眼就能認出來”的公交車:車頭上畫著“紅、橙、藍、綠”四色的蘇州市兒童友好標志﹔車頂的滾動屏幕中,同時顯示著“3061路”和“兒童友好公交專線”。座椅、靠背、扶手、欄杆都是軟包,楊語覺得乘坐很舒服。
曾經,活動中心附近隻有公交臨時支線,車輛間隔時間長。去年8月,“兒童友好公交專線”開通,實現了公交、地鐵、有軌電車無縫銜接。據介紹,根據前期調研,公交專線按照活動中心上下課時間排定線路發車時刻表,最大程度匹配兒童出行。
據了解,根據蘇州市婦兒工委辦與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共同發布的《蘇州市兒童友好出行交通設施設置指南》,計劃到2025年,蘇州市兒童敏感場所周邊道路基本標准改造率將達100%,各縣級市(區)建有至少一處兒童友好街道示范樣板。
來到位於重慶市兩江新區的光環購物公園,每到一層,都能看到醒目的“母嬰室”標識牌。
“現在帶寶寶出門很方便,公共場所的母嬰室提供了哺乳的空間。”王女士說,相比多年前,如今已經有二孩的她,感受到了母嬰室數量和質量明顯提升。
2022年4月,《重慶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出台,其中明確規定“推進公共服務友好,滿足兒童成長發展需要”。據統計,截至2022年12月底,兩江新區共有市級和區級媽咪小屋示范點64個。
在光環購物公園,每個母嬰室除了專用尿布台之外,還配備了可加熱可殺菌的溫奶器、奶瓶專用清洗劑、嬰兒洗手液、幫助沖泡奶粉的飲水機、吹風機等。在母嬰室旁邊,有專門的兒童衛生間,裡面是依據兒童身高和使用習慣設計的“小馬桶”和洗手台。
在重慶市的重要交通樞紐,母嬰室建設也同樣貼心。位於重慶火車北站南廣場的母嬰室整體裝飾溫馨,用卡通形象作點綴,並設有兩個獨立哺乳室。
旅客呂女士告訴記者:“剛剛我在母嬰室手忙腳亂給寶寶沖奶的時候,車站工作人員還幫忙哄娃,真的很暖心。”
因哺乳期的母親和嬰兒對溫度變化敏感,母嬰室配備了獨立空調系統,室內恆定溫度為26攝氏度左右﹔為淨化空氣,設置獨立空調系統,保証室內通風﹔為避免光源直刺嬰兒眼睛,採用暖光源和間接照明,室內光線均衡而柔和……北站綜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市民、旅客無需進站,也可以使用南廣場的母嬰室。
除了乘坐公共交通,帶著孩子出門辦事也更加便利。設置在兩江新區政務大廳內的媽咪小屋為孕期、哺乳期婦女和兒童提供了一個方便、干淨的場所。兩江新區政務大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每日會安排專人對小屋進行物資補給,並進行清潔、消毒等日常維護。
兩江新區婦聯主席劉凌雲說:“在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面,我們將更多傾聽兒童的聲音、看見兒童的需要,更加尊重兒童的想法。”
“兒童花園裡要有一棵大樹,植物是五顏六色的。”“我喜歡大草坪,可以在裡面奔跑、打滾。”“兒童花園裡會有星星嗎?”
3月19日,廣東省廣州市兒童公園兒童花園建設期間,25名小朋友作為“小小體驗官”來到施工現場,與設計師、建設者們面對面交流,描繪著自己心中兒童花園的樣子。
很快,孩子們的期待成為現實。高大的榕樹下,五顏六色的花朵開了滿園,草坪上,滑梯、蹦床等設施為兒童們游玩提供了充足的空間。
“孩子們的話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建設方案將原本要鋪設石塊的區域全部變成了草坪,為兒童提供更多具有自然趣味的空間。”廣州市兒童公園主任劉星介紹。
近年來,廣州市著力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從兒童視角出發、以兒童需求為導向,進行適兒化改造。針對兒童親近自然的天性,分年齡段完善公共空間功能布局、場地設計等,提升公園、廣場、綠地等開放空間、生態空間及文化空間中的體驗水平。
在三眼井社區,孩子們正在空地上向社區老人學習山歌,了解非遺文化。三眼井社區是一個老社區,過去,社區內兒童多但游玩休憩空間少、基礎設施不足。對此,社區重新規劃了行車道及停車場地,打造了一個口袋公園。為了方便不同年齡的兒童跑動玩耍,設計了不同高度的台階及通道,還在場地邊留下大樹冠植物,以防雨防晒。社區所屬越秀區洪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密介紹:“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充分了解孩子們的意願,將‘1米高度’的兒童設計視角融入改造過程中。”
據了解,《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構建幼有善育的兒童友好城市”總體框架,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引領,搭建兒童友好城市規劃體系。到2025年,廣州將建成一批兒童友好示范區、兒童友好示范街道(鎮)及兒童友好示范社區(村)。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