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全站 k1十年品牌K1全站 k1十年品牌1992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443.33公里,其中,国道17.12公里、省道83.94公里、县道250.47公里、乡道88.25公里,通往兴东机场专用公路3.55公里。1993年通州设市后,公路发展速度加快。1996年,农村公路基本实现路面黑色化。1998年开始建高速公路。2003年启动农村公路建设新一轮规划。2008年,农村公路步入建管养一体化轨道。2009年初,市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列入全市28项民生工程之一。至2009年6月底,全市公路总里程2349.47公里,公路密度173.84公里/百平方公里、18.91公里/万人。按公路网地位分:国道(含高速公路)76.03公里、省道131.47公里、县道372公里、乡道902.1公里、村道867.87公里;按公路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64.14公里、一级公路77.16公里、二级公路337.36公里、三级公路208.36公里、四级公路1560.49公里、等外公路101.96公里;按路面等级分,高级路面(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2243.6公里、次高级路面(沥青表处路面)39.03公里、中级以下路面(砂石路面)66.84公里。
宁通高速公路的前身宁通一级公路,1993年备土,1996年11月建成通车。1998年12月,宁通公路高速化工程动工,2000年11月,九华立交续建工程和宁通一级公路全封闭高速完善工程竣工,并正式开通,实现通州交通建设史上公路互通立交零的突破。宁通高速公路西起南京绕城公路雍六互通,东至通州市平潮镇区,全长214公里。通州段西起平潮镇颜港村,东至九圩港村,途经五接镇,长8.57公里。九华互通立交工程位于宁通公路通州市五接、平潮镇和如皋市九华镇境内,是宁连、宁通高速公路8座互通立交中最大的一座,投资1.4亿元。该工程占地27.6公顷,其中,通州境内占地10.3公顷。
西起宁通公路九华立交,经平潮、平东、兴仁、兴东、先锋、张芝山镇,东至川姜镇与海门市交界处,长36.39公里,沥青路面,宽23~27米。2001年7月28日奠基开工,2004年10月30日建成通车。
北起刘桥镇尹家园村与如皋市交界处,向南经四安镇至兴仁镇葛长路村与沪陕高速交会,长19.18公里,沥青路面,宽30.5米,2002年开工建设,2005年11月1日建成通车。
北起平潮镇颜港村,南至九圩港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1998年改线米拓宽到12米。2001年公路普查,确认里程11.89公里。2002年建成部级文明样板路。
2007年5月28日,启动204国道改线段工程建设,西起通州与如皋交界处,途经平潮、平东镇,向东南至南通陈桥,长8.05公里,路面宽26~28米,至2009年6月底仍在建。
如东至通常汽渡。通州段途经十总、五甲、东社、金沙、川姜、张芝山六镇,长41.9公里,沥青路面宽14~26米。始建于1957年。2000年4月10日,苏203线拓宽改造工程(通如桥至S335线米,通州城区和十总镇区路段按城市道路“三块板”设置,快车道15米,路基顶宽28米,设计行车时速60公里;其余路段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双向4车道,路基宽度25.5米,路面宽度22.5米。2001年,S223省道线路调整,将通掘公路九华山转盘到南通段改为S335省道。3月21日,S203线南延新建工程正式启动,北起S335线连接金石线(原石江公路),南接南兴线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规划,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17米,路面宽14米,路桥同宽,道路用地宽度28米,2002年10月18日建成通车,总投资1.19亿元。2003年4月,投资1056万元完成控制区15米内公路绿化工程。2006年4月,启动S223省道南兴至通常汽渡段(北起南兴线,南至与南通开发区交界的中心河桥,与沿江公路连接)改造工程,2007年9月竣工,2008年1月29日交付验收。工程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顶宽26米,路面宽24.5米,长1.81公里,双向四车道,总投资2826万元。
吕四至南通,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通州境内途经东社、二甲、金沙、兴东、兴仁五镇,全长26.46公里。1993年2月开始实施金通公路拓宽改造工程,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施工,全程为沥青路面,路宽60米,中间快车道宽25米,设6车道,两侧为慢车道。1996年9月1日通车,同年设金通公路通州收费站。1998年,S335省道首次拓宽改造,完成路基、路面和油封工程。2001年启动二次拓宽,由三级公路升为一级公路,路面宽24米,全长14.21公里,沿线月完成,并通过省级文明样板路创建验收。原S203线省道通州段(通常称金通公路)实施功能提升工程,东起223线东延路口,西至通州与南通交界处,全长18.6公里,投资1.8亿元,公路用地60米宽,双向6车道,公路用地红线米为拆迁范围,绿化一般地段每侧宽20米,城区段东大市场至九华山转盘绿化宽度每侧30米。同时,东大市场、兴东、兴仁路口等9个接点设景点造型。
如东至青龙港,始建于1960年。通州段全长11.91公里,全在三余镇境内。2002年10月实施改造,全线由三、四级道路改为二级公路,改造里程11.77公里,其中,老路拓宽改造5.44公里,新建公路6.33公里和桥梁3座。公路用地宽24~28米,路基宽12~17米,沥青路面宽9~12米,改造工程总投资2700万元。
如东小洋口至南通。通州段途经石港、四安、兴仁三镇,始建于1982年,2001年升为省道。2004年由四级公路改造为二级公路,改造总里程23.15公里,公路用地宽28米(镇区宽31米),路基顶宽17米,沥青路面宽14米(镇区宽23米),桥梁全部新建,九圩港大桥至阚庵桥段局部改线,其余均由老路改造,工程总投资1.18亿元。
启东寅阳至南通。通州段始建于1958年,途经川港、张芝山、小海三镇。1998年完成17.51公里路基、路面和油封改造工程。1999年9月,投资3200万元拓宽改造。2001年,小海镇划归南通市区后,境内长9.58公里。同年调整为县道。
启东圆陀角至江都。1999年5月开工新建,通州段经竹行、张芝山、川港一乡二镇,长11.62公里,公路用地宽42.8米,路基顶宽25.5米,中央分隔带宽2米,双向4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2000年9月30日建成通车,总投资1.09亿元。2001年3月,竹行镇划归南通开发区后,通州段缩短至8.3公里。
海安至启东。通州段途经环本农场、三余镇东部,长17.94公里。2001年8月开工新建。线路走向基本沿用原第二道海堤,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12米、面宽9米,用地宽24米。新建桥梁4座、箱涵3座,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2003年7月4日建成,总投资5180万元。
1992年开始实施农村公路路面黑色化(砂石路面改造成沥青路面)工程,至1996年基本完成。嗣后,为提高通州农村公路网络化格局,市政府决定用3~4年时间进行乡村公路改造,实现全市村村通公路,并要求乡村公路按国家等级公路标准规划实施。至2002年,共完成砂石公路黑色化工程和混凝土路面改造340公里。2003年下半年,启动农村公路建设新一轮规划,至2008年末,全市共有农村公路2141.97公里,其中,县道(市通镇公路)372公里、乡道(镇通镇公路)902.1公里、村道(镇通村公路)867.87公里。2009年初,市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列入当年28项民生工程之一,计划投资4亿元,规划建设农村公路1000公里(包括省计划126.44公里),力求覆盖全市所有镇、区,基本形成镇、村、组联通的镇村公路骨架网路。